扶贫办主任及“笔杆子”20XX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首页 > WORD文档 > 领导讲话 >

扶贫办主任及“笔杆子”20XX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扶贫办主任及“笔杆子”20XX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扶贫办主任及“笔杆子”20XX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扶贫办主任及“笔杆子”20XX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扶贫办主任及“笔杆子”20XX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 目 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李熙:“市县抓落实”决胜脱贫攻坚 1湖南省社科院派驻新宁县分水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陶庆先:扶贫攻坚要培育发展“永动力” 3郴州市扶贫办王碧红:郴州市社会扶贫“四个一”助力脱贫攻坚“打硬仗” 6吕梁市扶贫办原调研员宋毅:脱贫攻坚在吕梁 9朔州市扶贫办副主任王福:学习弘扬右玉精神 加快建设美丽朔州 15重庆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贵忠:大力度高质量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18广元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李坪:集中整治扶贫领域痕迹主义为基层减负 19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21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人力资源处处长胡剑波:让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增强获得感 28左权县扶贫办:老区左权县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 30赣州市扶贫办公室郭军民:《**书记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 33 孝感市文明办驻井岗村扶贫工作队员程万波:打赢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战的几点思考 36河南省三门峡市扶贫办韩海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39濉溪县临涣镇湖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孟伟:事迹材料:把“家常”聊到心窝里 41濉溪县四铺镇新庄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张玉斗:事迹材料:拼博奉献的人生最充实 43濉溪县双堆集镇刘楼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健:事迹材料:我是一名光荣的扶贫战士 45河南省泌阳县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干部高继霞:事迹材料:离群众有多近 群众待你有多亲 47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49克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克州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述评:扶贫宣传促立志 提振攻坚“精气神”…53汪田驻村扶贫工作队朱伍保:把脉开良方 造血谋脱贫 56孝感市委文明办驻云梦县井岗村扶贫工作队程万波:筑牢党建“三个基础” 引领脱贫攻坚工作 59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办公室蒲永彪:着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 61巴州区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永红:巴州区“六个到村到户”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63蓝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老婆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易积强: 脱贫攻坚在路上 责任担当扛肩头 67河南省扶贫办副主任卢东林: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 69中山大学碧桂园党建扶贫与社会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党建引领内生发展式扶贫的碧桂园探索 70永州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段贵建:心中有民 我自奋发有为 75安阳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朱宗娟:坚守廉洁底线 决战脱贫攻坚 77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靳贞来:如何防范脱贫攻坚中的“悬崖效应” 79 “市县抓落实”决胜脱贫攻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李熙(20XX年1月14日)在决战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阶段的关键时刻,《**书记扶贫论述摘编》出版,展现了**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并明确提出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在工作中, 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特别是把“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到实处,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多到农村和贫困地区了解真实情况,是“市县抓落实”的前提条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 以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带头转变作风,接地气、查实情,了解贫困群体实际需求, 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突出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选好配强乡镇和村级领导班子,是“市县抓落实”的重要根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在乡镇层面,要着力选好贫困乡镇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使整个班子和干部队伍具有较强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在村级层面,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 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精准选配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是“市县抓落实”的关键支撑。要在脱 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要突出抓好各级扶贫干部学习培训工作,省、市、县都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分级安排培训活动,培养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研究脱贫攻坚问题、解决攻坚 难题能力,增强一线扶贫干部队伍“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能力。充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是“市县抓落实”的根本举措。 要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要办好各种类型的农民夜校、讲习所,推广扶贫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要改进帮扶工作的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提倡多劳多得,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的机制,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是“市县抓落实” 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 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注意严防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做到精准施策、提质增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用扎实的脱贫过程保证真实的脱贫结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扶贫攻坚要培育发展“永动力”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省社科院派驻新宁县分水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陶庆先(20XX年1月17日)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省社科院派驻新宁县分水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陶庆先**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在扶贫攻坚即将画上圆满句号的历史时刻,针对部分贫困地区存在的发展思路未理清、发展举措不得力等问题,应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构建区域持续发展动力,形成贫困地区跨过全面小康、开启基本现代化征程的强大支撑。一、脱贫攻坚需要更为持久的动力“缺乏产业,没有优势”是贫困地区的代名词,从已经退出和即将退出的贫困地区来看,不少地方发展动力依然不强。收好扶贫工作的尾,不仅要积极回应扶贫诉求,更要超前谋划、培育形成区域发展的持久动力。扶贫大投入期待更为持续的产出。为推进扶贫攻坚,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仍然奋战在脱贫一线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达到280多万人;201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1060.95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如果只是短暂地帮助贫困群众达到了脱贫标准,没有形成促进区域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帮助贫困群众真正跳出“贫困泥潭”,则难言达到了扶贫目标。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需要持久的动力。截止到2018年,我国已连续6年 超额完成每年1000万减贫任务,如此多的贫困户由多股力量扶持引导转变为主要依靠自身发展,如果没有后续产业带动、就业帮扶,不能形成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则部分贫困户可能遭遇增收难、致富难等问题,甚至出现返贫现象。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户期待扶贫红利外溢。调查发现, 少数贫困地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矛盾较为突出,部分收入较低的非贫困户“眼红”贫困户所获得的政策红利。要用发展来协调这种矛盾,比如通过产业扶贫等行动盘活贫困地区资源,让非贫困户都能或多或少享受到政策红利,则这种 对立将得到有效缓解。二、持久的动力来自何方区域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聚集多方力量,产业培育、创业就业增收、教育投资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产业发展是区域持续发展的首动力。产业是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根本路径,**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将发展生产作为扶贫三件事中的第一件事。资料显示,湖南贫困人口中需要通过产业脱贫的人口超过贫困人口总数的50%。要实现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和壮大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契合贫困地区实际的产业,创新性构建贫困户参与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贫困户收入结构,让贫困户持续享有发展成果。创业就业是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动”起来,改变其贫困惯性下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培育其自立自强的发展格局,是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笔者在新宁分水村调研发现,部分贫困户通过养殖鸡鸭牛羊、种植经济作物,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个别创业成功的贫困户甚至成为致富带头人,待人接物变得自信而大方,这就是创业就业带来的变化。普惠教育是区域持续发展长久动力。思路决定出路,教育改变的是思想, 影响的是几代人,一个贫困户家庭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其贫困状况可能由此而得到彻底转变。所以,应持续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使贫困群众子女接受更多教育,以改变贫困地区发展要素,形成长远动力;要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引导贫困群众转变为职业农民甚至成长为技能型人才。三、整合三股力量,汇聚脱贫致富洪流单打独斗难以摆脱贫困束缚,群策群力才能更快战胜贫困。在脱贫攻坚收官阶段谋划长远发展,要积极推动“官方+帮扶+群众”力量整合,形成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发挥官方引领作用指方向、定盘子、谋开局。通过党委、政府的引导,科学制定贫困村、乡镇发展战略规划,明确脱贫攻坚的重点方向。通过财政资金引领,推进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谋划一批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创设,盘活一批农村资产,真正将贫困地区资源用好、市场搞活。发挥帮扶助力作用暖人心、促和谐、聚众力。通过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等力量深入群众交流互动,了解群众呼声,化解可能存在的误解,强化群众之间、 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带动贫困地区脱贫。积极发挥乡贤、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爱心捐赠、引入同乡产业资本等方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发挥群众自主作用深改革、做实体、优环境。充分调动村支两委、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等贫困地区中坚力量,引导广大群众思改革谋发展,支持、参与农村土地、林权、宅基地等制度改革,积极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推进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有效激发农村生产经营活力。发挥群众在生产生活、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郴州市社会扶贫“四个一”助力脱贫攻坚“打硬仗”郴州市扶贫办 王碧红(20XX年1月19日)2018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把进一步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创新联动,高效运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为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织密织牢了一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贫困户对接的“好人网”,爱心帮扶、扶贫助困在林邑大地上蔚然成风,营造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社会氛围。一、一套保障机制,高效高位推动社会扶贫为进一步构建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我市做到领导到位、队伍到位和机制到位。一是领导到位。精心制定了《关于印发〈郴州市全面启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任组长,市委副书记陈雪楚任常务副组长, 副市长陈荣伟任副组长,市扶贫办等多家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市级“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乡两级把中国社会扶贫网的上网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均相应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二是队伍到位。市里明确了社会扶贫科作为承载机构,设立中国社会扶贫网郴州市管理办公室, 县级设立管理中心,乡镇设立服务站,村设信息点,明确信息管理员,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管理平台,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三是机制到位。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主帮、干部带头、全民参与”的社会扶贫思路,建立了“市统筹指导、县(市区)组织实施、乡镇检查落实,村级采集发布”的四级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纵向运行管理模式。四是经费到位。每年各级财政局按照工作需要安排本级社会扶贫工作使用经费,确保高效运行。二、一套宣传方案,大力营造社会扶贫氛围通过抓学习、抓媒体、抓注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日”社会扶贫浓厚氛围。以贯彻落实**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为重点,抓好学习、宣传和营造社会参与氛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鹏飞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8年第7次集体学习,专题会议学习领会**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同时,在郴州日报、郴州电视台、新浪网等媒体开设专栏广泛宣 传我市脱贫攻坚成效和先进典型事迹。“扶贫日”当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鹏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在郴州日报联名发表署名文章《不负嘱托不辱使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寄语第五个全国“扶贫日”。在网络媒体新浪网上全文转发寄语,并播放郴州脱贫攻坚专题宣传片。我市还加大“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展示宣传工作,郴州市本级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发表扶贫宣传展示稿件109篇。《好人好报》刊发专栏文章十期宣传推介郴州市“最美扶贫人物”;中国联通郴州分公司、中国移动郴州分公司在扶贫日当天向全市手机用户群发社会扶贫公益宣传标语内容累计160万条次。截至目前,我市新增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APP用户超过3863户,任务完成率为123.2%,居全省第一。三、一座好人之城,创新凝聚、动员社会扶贫强大力量我市举办全市“好人节”,形成“郴州好人”品牌,真正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主办、全民参与”社会扶贫由社会力量担当主体的运行机制。在2018年9月21日中宣部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鹏飞作主旨发言《开展“四个100”活动,推动培养时代新人》,推介“郴州好人经验”,倡导让厚德之风在郴州盛行,让文明之花在郴州盛开,让扶贫扶志、向善向上导向风行。全市围绕“推好人、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敬好人”,大力推进“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建设,出台《郴州市礼遇帮扶“好人典型”实施办法》, 每周推出一期《好人好报》,每月举办身边好人交流活动,每季发布一次郴州好人,注入扶贫元素,评选出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3人,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6名,郴州市“最美扶贫人物”50名。在这些先进典型的感召下,2018年郴州市社会各界慈善机构、“两新”组织非公经济人士、海外爱心人士、民主党派、行业协会、驻村帮扶单位等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在2018年“1017扶贫日”当天,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宜章、桂阳等地举办“促脱贫”农产品销售推介会,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宜章县农产品产销推介活动现场,共有61个参展商30个农产品参展,现场农产品共签约产销合同10个,金额达1.3亿元。嘉禾县开展健康宣教义诊活动,为村民免费体检,在10乡镇共免费体检1000余人次,接受群众健康咨询5000多人次, 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5000余份。北湖区、桂东县开展助农电商活动,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网络销售。苏仙、桂阳、永兴等地联合当地企业积极组织就业扶贫招聘送岗位活动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四、一张爱心之网,架设起社会扶贫爱的桥梁“一张网、万份爱”,充分发挥好“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桥梁作用,注重提升“中国社会扶贫网”的覆盖率、影响力、活跃度和精准性。截至目前,全市爱心人士注册数量317526人,比例达到269%,较去年新增87950人;贫困户注册数量125877户,比例达到107%,较去年新增4808户;管理员注册数量3374人, 较去年新增102人;发起贫困户资金需求5372条,对接成功率80.3%;发起贫困户物品需求116436条,对接成功率82%;资金捐赠次数187292次,金额达到1287493元。目前,在“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平台特色上架的郴州产品已达20 家企业,11个县市区全部都上报了企业产品资料,强有力地帮扶了贫困户实现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此项工作在全省位列第一。 脱贫攻坚在吕梁吕梁市扶贫办原调研员 宋毅(20XX年1月31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脱贫攻坚始终是吕梁农村工作的一个主旋律。我作为一名在扶贫部门工作了近30年的老同志,亲历了扶贫开发的各个阶段。回顾这几十年的历程,有很多感触,同时也想把一些扶贫开发的历史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中国科协扶贫团进驻拉开了吕梁扶贫开发的大幕1984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从而揭开了在贫困地区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1985年9月,由中国科协组建的讲师团进驻吕梁,开展了教师培训等教育扶贫活动。1986年9月,讲师团完成工作任务返京后,讲师团副团长苑郑民在中国科协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又主动组建了中国科协科技扶贫工作团,来吕梁开展科技扶贫活动,走在了中央部委扶贫工作的前列。为了配合中国科协扶贫团开展工作,地区成立了科技扶贫办公室,人员分别从科技局、民政局和科协抽调。我当时刚结束了吕梁电大党政专业的脱产学习,科协领导便安排我参加了科技扶贫办工作。中国科协科技扶贫团进驻吕梁后,常年驻地区和最贫困的兴县、临县、岚县、石楼等县扶贫,这项工作至今已经坚持了30余年。为便于开展工作,中国科协扶贫团的司局级领导干部一般担任市政府副市长,县处级干部一般担任所驻县政府副县长。在科技扶贫团的全力协助下,吕梁开展了颇具特色的科技扶贫活动,先后组织了多项科普展览和科技扶贫项目规划论证,建立了科技示范乡镇和科技示范村,开展了大规模的实用科技培训活动。1992年中国科协和省政府联合在太原召开了“吕梁科技扶贫经验交流大会”,各省和数百个地县派人参会,向全国推广了吕梁科技扶贫工作的经验。30多年来,历任科协主要领导、部门领导和全国性学会领导以及众多的专家学者多次亲临吕梁,考察调研指导科技扶贫工作。中国科协先后帮助吕梁建设了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核桃、红枣育苗、种植基地,小杂粮生产基地,通过农技培训,使30多万贫困劳力掌握了一项或多项实用农技。他们还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赞助了吕梁的近百名贫困学生。 二、地县成立扶贫机构各项扶贫活动逐步深入开展1988年4月,地委、行署决定正式成立扶贫机构,名称为“吕梁地区经济技术开发领导组办公室”,确定了15人的行政编制,同时将科技扶贫办、下乡办、农工部山区科和民政局双扶办各自承担的资金项目管理等职能整合到一起。1985年,国家确定重点扶持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包括吕梁山地区。省里确定重点扶持31个贫困县,有吕梁的8个县,1986年,又将岚县也划入贫困县,吕梁的贫困县就确定为9个县,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从1985年起,国家开始投入扶贫资金。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无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以工代赈、政策性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补贴。用于发展生产的扶贫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贴息贷款。国家还以低价投入扶贫汽车、化肥、钢材、木材、水泥等当时的紧缺物资给贫困县以扶持。经过艰苦努力,吕梁贫困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吕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国家确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1985年的55.02万人(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降低到1993年的23.96万人(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下),下降了56%。三、 “八七”扶贫攻坚致力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1994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提出,力争用7年(1994到200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我区9个贫困县1992年底人均纯收入不达400元的128个乡镇、110.82万贫困人口列入了扶贫攻坚范围。这一阶段,吕梁重点是在缓坡地修造高标准机修梯田和开展营造经济林的扶贫攻坚战役,目标是每个贫困人口实现一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和二亩经济林, 其思路是靠一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解决吃饭问题,以二亩经济林解决花钱问题。7 年间,9个贫困县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00.12万亩,其中机修梯田68.96万亩;节水农田7.95万亩;沟坝滩地17.21万亩;旱垣地1.62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77亩。同期新发展经济林80.13万亩,使经济林达到了285.3万亩,人均1.64亩,其中红枣林140万亩,核桃林40万亩,仁用杏林20万亩,水果林5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1亿公斤以上。与此同时,干旱山区还新打旱井8万余眼;推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85.48万亩。到2000年底,攻坚区有83.92万人达到了解决温饱的目标,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剩余不到30万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基本实现。四、新世纪首个十年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 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对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这一阶段,国家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同时,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扶贫对象调整为2000年底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村,吕梁有3532个贫困村列入了扶持的范围,其中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93.78万人,626至865 元的低收入人口43.47万人,需扶持人口合计为137.25万人,贫困县分别改为国家和省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扶贫移民、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四个方面开展的。在扶贫移民方面,1997年开始试点,2001年后大规模铺开。1997年到2010 年,10县区共完成移民搬迁1317个村、27335户、111826人。实际居住人口100 人以下的山庄窝铺,70%完成了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从2004年开始,由贫困村的群众自主选择产业扶贫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投入扶贫资金进行集中扶持,同时整合其它渠道的支持资金,以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从2004年至2010年,吕梁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1775个,投入扶贫资金51347万元,扶持贫困人口551753人。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扶贫部门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市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达到23个,年培训具备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力12000人以上。在产业化扶贫方面,以投入贴息扶贫贷款、对企业原有贷款贴息等方式, 扶持了近百家农副产品及养殖业龙头企业。此外,还全力推进了交城县肉牛规模养殖;岚县、兴县、方山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中阳、离石、柳林、石楼核桃产业林带建设;临县、兴县、石楼、柳林红枣产业发展等产业扶贫项目。从2001年起,先后扶持沿黄四县红枣产区建设了3000余座红枣烘干房。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市县两级财政新增了自筹用于贫困乡村和群众的扶贫资金,有的县每年投入达到了上千万元。在这期间,各扶贫工作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由2001年的515 元增加到2010年的2645元,增长了4.14倍,远远超过了同期全市平均增长2.82倍、全省平均增长1.42倍和全国平均增长1.5倍的水平,由2001年低于国家625元的贫困标准,到2010年增长到国家当年贫困标准1274元的2.08倍,贫困群众的绝对贫 困问题基本解决。五、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决定对“吕梁山区”在内的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予以重点扶持,吕梁市列入其中的有,临县、兴县、岚县、石楼4个县。国定、省定扶贫工作县和插花贫困县山西省没有调整。在脱贫标准上,国家把贫困线标准由2010年的1274 元一下提高到2300元,翻了将近一番。按照新的标准,吕梁贫困人口总数为99.56 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近1/4,占全市总农业人口的40%。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要求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新世纪第二个脱贫攻坚规划实施8年来,吕梁各个扶贫项目都扎实推进,特别是扶持对象进一步精准到了贫困户。2015年底,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减少到48万人,年均减贫10.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1%。2016-2017两年,又减贫了31.25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到16.75万人;2017年,柳林、中阳两县实现了整体脱贫。在产业扶贫项目方面,2010年以来,吕梁开始实施以县为单位的片区产业扶贫开发项目,重点支持贫困乡村发展集中成片的核桃、红枣、土豆、大棚蔬菜等扶贫主导产业。在扶贫移民方面,主要是将居住在边远山区户籍人口300人以下、常住人口150人以下贫困村实行移民,搬迁到县城或乡镇附近,全市有近1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移民。在整村推进方面,安排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00多个村。2016年以来,新增了光伏扶贫,已覆盖到1540个村,总容量超过600MW。在扶贫培训方面,吕梁在搞好常规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2015年以来,突出了“吕梁山护工”品牌的打造,选定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等6所公办大专院校为基地,以“养老陪护、病患陪护、月嫂育儿嫂、家政保洁”为重点培训内容,对以贫困户为重点的学员进行30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实践技能操作培训。截至2018年,已累计培训“吕梁山护工”3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占到46.09%。 学员在北京、太原等大中城市就业的有1万多人,月纯收入一般都达到4000元以上,实现稳定就业脱贫。从2011年开始,实施了资助贫困地区大学生入学的教育扶贫项目,资助标准为每生一次性资助5000元。7年来先后资助近万名当年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贫困学子正常入学。对进入高职、中职、中技的贫困户学员实行费用全免的资助。脱贫攻坚的成效还体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上。2010年,全市10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47元,2017年增长到5760元, 翻了一番还多。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了同期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个百分点。持之以恒以扶贫开发统领农村各项工作30多年来,吕梁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主要特点:一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关注吕梁的扶贫攻坚工作。 党的多任总书记都亲临吕梁,探望贫困群众,视察指导扶贫工作,对扶贫攻坚工作分别作出了重要指示。二是地方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以扶贫攻坚统领吕梁农村各项工作。自1986 年开始,吕梁地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都担任扶贫领导组组长,把扶贫工作抓在自己手上,将扶贫开发进展情况列入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部门联动,围绕扶贫攻坚,全力推进各方面的建设工程。通过不懈努力,贫困乡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奠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物质基础。四是全社会动员,下乡扶贫活动坚持了几十年。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抽调人员,坚持到贫困乡村第一线开展扶贫攻坚,帮助乡村和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六、与时俱进以改革开放推动扶贫开发不断深入发展30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同时坚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不断深入发展。一是脱贫标准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1984年,国家确定的贫困线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1994年,贫困线提高到500元(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1年又提高到625元,2011年再次提高到2300元。二是扶贫资金不断增加,投资结构更加合理。1985至1993年9年间,吕梁各 贫困县共得到扶贫资金4337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18889万元, 平均每年2099万元;扶贫贷款24482万元,平均每年2720万元。1994至2000年7年间,吕梁共得到扶贫资金121231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73379万元,平均每年10482万元;扶贫贷款47852万元,平均每年6813 万元。2001至2010年10年间,吕梁得到扶贫资金200955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129064万元,平均每年12904万元。2011年至2017年的7年中,国家和省对吕梁脱贫攻坚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仅无偿投入就由2010年的30952万元增加到2017年95600万元,7年投资总量达到了314185万元,平均每年44884万元,是改革开放初期年扶持额的20多倍。三是扶贫对象不断瞄准,精准扶贫更加深入。改革开放初期,扶贫资金项目重点是用于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型种养加项目,能到村到户的很少。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瞄准机制不断健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扶贫资金项目逐步向贫困村和贫困户瞄准,贫困户实行了建档立卡,产业扶贫项目也集中安排在贫困村。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贫困群众得到了真正的扶持。四是扶贫项目不断优化,更加切合实际需要。随着贫困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扶贫项目也不断得到优化,产业扶贫项目更加切合各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近年来的扶贫项目集中在扶贫移民、吕梁山护工培训、扶贫和生态建设结合、光伏扶贫等贫困群众可以直接受益的项目上, 贫困户通过这些项目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增收效益十分明显。四十年来,伴随着吕梁改革开放的步伐,扶贫开发也在深入推进,贫困群众在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正在向着小康目标迈进。回顾吕梁脱贫攻坚所取得的硕果,我们深切感到,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和扶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改革开放,开发式扶贫,才是吕梁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学习弘扬右玉精神 加快建设美丽朔州朔州市扶贫办副主任 王福(20XX年2月16日)无论是展览馆里聆听讲解员的导读,还是在现场倾听亲历者的讲述,遥想当年长期风沙肆虐、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场景,右玉县广大人民群众“镢头加窝头”的魄力令我动容,广大党员干部“觉悟加义务”的胸怀令我深思!右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由党员干部带头,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历经70年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创造;是在历届县委的带领下,历经20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矢志不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惊世壮举!右玉精神在右玉县数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一、右玉精神改善了荒凉绝境,促进了发展稳定右玉县地处内蒙古毛乌素沙漠风口,是山西“北大门”,是旧中国我省晋西北人民群众生活困窘外出逃荒“走西口”的历史见证!右玉县国土面积1969 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时,全县仅有残林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仅占0.3%, 沙漠化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6.1%。由于生态严重退化,右玉年平均气温3.6℃,年平均降水量仅400毫米,几乎天天刮风,日日扬沙。旧中国的右玉县城和村落犹如颗颗散沙错落于广袤荒漠之中,右玉县的劳苦人民群众也像粒粒尘埃飘零在风尘沙海之中。只有那偶尔在绝望中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能带给你一丝惊喜的,也是只有在晋北才能够生存的“雁北杨”,顽强地向天地证明着生命的存在,似乎也在蕴育着右玉的希望和未来!1949年6月,右玉县迎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面对贫穷荒凉的右玉、食不裹腹的群众、毫无生气的社会、举步维艰的困境,张荣怀以军人的战斗作风,以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份重任。他怀惴军用地图,脖跨望远镜,历时4个多月,徒步右玉全境,察地形,熟环境, 访老农,理思路,确立了“人要在这里生存,树要在这里扎根;右玉要想富, 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要多栽树”的战略。由此开启了右玉人民70多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光辉历程,到目前右玉县森林绿化覆盖率达54%,超出建国初期53.7%,硬是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右玉人口也由解放初期的6万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1.5万人,曾经外出逃荒流离失所的人民群 众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二、右玉精神驱走了贫穷落后,迎来了繁荣进步恶劣的环境长期让右玉人民群众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数十年来,右玉县一直依靠国家转移支付维持社会事业的艰难运转,广大人民群众连续28年依靠国家发放救济粮生存。贫困一度时期让右玉人民群众直不起腰来,让右玉各级干部抬不起头来。右玉不是没有别的发展之路可走,但是种树让右玉人民看到了希望,让历任各级干部坚定了信心,一致认定“绿色生态”是右玉科学发展之路,脱贫致富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于是就有了他们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坚守,也正是这种坚守创造延续了右玉精神,使右玉提前走上了绿色生态健康发展之路,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右玉县地区生产总值近70亿元,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在的旅游圣地,年旅游人数达200多万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20多亿元,开创了新时代的发展历程。财政收入近1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20000元,农民人均收入超7000多元,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突破国定贫困线标准,超过3200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129个贫困村8035户16337口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下降到0.46%。右玉县人民群众走上了一条繁荣进步之路!三、右玉精神体现了实事求是,创造了宝贵财富右玉精神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右玉精神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进步,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更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更加显示出右玉精神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建国前右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提出的“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的“绿色宣言”开始,到50年代提出的“哪里能栽哪里栽,先把局部绿起来”,60年代提出的“哪里有风哪里栽,再把风沙锁起来”,70年代提出的“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80年代提出的“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90年代提出的“退耕还林连片栽,再把屏障建起来”,直至21世纪提出的“乔灌混交立体栽,再让遍地靓起来”70多年来,右玉县因时因地而变的是如何推进绿色发展的战役战术, 始终不变的是右玉坚定不移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2012年9月28日,**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2017年6月,**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 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多年来,我市始终把“右玉精神”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各项工作取 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018年8月8日,省政府宣布右玉县退出国定贫困县,9月7日宣布平鲁区和山阴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共有256个贫困村20333户44603口贫困人口脱贫,我市成为全省首批整体脱贫摘帽市。如今的“右玉精神”不仅是我市对外开放的一张靓丽明片,也是激励我市今后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确立了“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工作主题和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 战略,六届七次全会进一步确定主题不变,战略不变,六届八次全会又提出了“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要求,我们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严格按照全会的要求,认真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在改革开放中躬身践行右玉精神,为实现我市“塞上绿洲,美丽朔州”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再做新贡献,再树新作为! 大力度高质量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重庆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刘贵忠(20XX年2月28日)市委举办这次市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集中学习**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市委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扎实抓好中央巡视整改的政治担当和坚定决心,全市扶贫系统将深入贯彻研讨班精神,保持决战态势,一鼓作气,持续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和脱贫攻坚走深走实。要以中央巡视整改为主线,一手抓巡视整改,一手抓脱贫攻坚,坚决打赢打好全市脱贫攻坚战。一是聚焦目标打好大决战。紧扣“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县摘帽,33 个贫困村、10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层层签订脱贫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严格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推进,确保高质量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脱贫。二是突出难点打好歼灭战。围绕“四个深度发力”,深化落实市领导“定点包干制”,实行工作“季报告”“季通报”,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攻克坚中之坚。三是着眼长效打好合围战。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强化工作、规划、机制、政策等衔接。 集中整治扶贫领域痕迹主义为基层减负广元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李坪 市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科科长 张晋(20XX年3月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书记关于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坚持科学管理,正确引导,优化督查考核方式,强力整治“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痕迹主义问题,切实把干部从一些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抓工作落实。严格清理整顿,切实解决工作部署中的痕迹主义。切实避免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乱签责任书等问题。制定《广元市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十强十少十不准”》规定,实行会议年度申报审批制, 涉及脱贫攻坚的重大事项,各级各部门年初向市委市政府事先申报,对工作部署会议优先采取电视电话形式或统筹多项工作合并召开。将控文情况纳入市级部门专项考核,全面开展责任书、专项笔记本、清单、台账清理,除中央、省明确要求外一律取消。出台《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三项制度”》,对扶贫领域问题实行“捆绑查责”,同步追究行业主管部门责任,防止单方面压力“甩锅”给基层。抓实过程监管,切实解决督查指导中的痕迹主义。切实避免督查指导重看材料听汇报不重现场访实效、督查标准不统一、自由裁量空间大、各自为政多头督查、改头换面过多过频等问题。严格实行督查同级审批、上级报备制度, 行业扶贫部门需要开展督查工作,提前1个月申报督查事项,市脱贫办汇总统筹审批,整合事项人员时间适时开展,坚决避免以调研指导等名义开展变相督查。制定《广元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规范督查标准和方式, 以暗访暗查为主要形式,重点走访边远山区、主干道以外,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听汇报、不看试点,原则上不看软件资料,对需要察看的点对点核实, 全面压缩主观印象、自由裁量空间,杜绝以点带面、督查走偏,确保面上工作真实。从严规范督查工作,严明纪律,组织纪检部门对督查人员开展跟踪检查, 公布信箱、微信、电话等多种举报途径,对督查中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坚持实绩为重,切实解决验收考核中的痕迹主义。切实避免验收考核把痕迹当政绩、搞应付临时编造假资料、过分注重精美资料、贪大求洋造盆景等问题。对扶贫考核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进行全面规范,优化4大类16项指标考评 细则,取消软件资料分值,考核验收以日常管理、现场成效和群众评价为主。建立“每月战报”制度,对16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分县区、分行业按月评分排位。每季度实行“挂红旗亮黄牌贴蓝签”,对其结果计入年度考核。2018年共“挂红旗”表扬8个单位、“亮黄牌”提醒18个单位、“贴蓝签”警示2个单位, 让材料突击、搞形象挣分彻底没有市场。强化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帮扶工作中的痕迹主义。切实避免驻村帮扶工作不重实效只管拍照留痕填写资料、基层重复填表群众反复签字按手印等问题。举办“全市驻村帮扶工作队培训班”,组织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在全市开展巡回宣讲40余场次,指导培训帮扶干部1万余人。优化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规定不得硬性在QQ、微信群、网站上晒工作痕迹,实行驻村帮扶成效考核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情况直接挂钩,行业扶贫考核在全省排名后10%的,对一把手给予诫勉谈话,退出验收考核未达标的,给予免职处理。全面清理到户资料, 统一编印《档案资料清单》,将3类12项到户资料缩减为3项,减量75%。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机制,对需要新增数据全市统一安排集中采集,严禁随意入户,杜绝群众重复填表、基层多头报送。精准措施对策,切实解决调查研究中的痕迹主义。切实避免调研动辄召开汇报会看材料、跑马观花浮在面上、只提问题不研究措施、提前踩点基层预演等问题。在全市全面开展提高脱贫质量“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制定《广元市全面提高脱贫质量蹲点调研工作方案》,坚持“大课题+小切口”, 围绕高质量完成脱贫目标、实现精准脱贫等6个方面和健全村级返贫监测阻击机制、提高群众住房质量等34项具体任务,细化时间节点,明确调研责任单位, 组织26个市级行业部门深入扶贫一线摸问题找对策,对有价值调研结果印发推广,推动各级各部门调研方式大转变。 勠力同心战贫困 砥砺奋进续华章2018年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20XX年3月4日)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起步之年。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这一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决战决胜的信心、不胜不休的决心、“滚石上山”的干劲、闯关夺隘的气魄,一鼓作气、尽锐出战, 脱贫攻坚再战再捷,全省共减贫105.5万贫困人口,出列963个贫困村,预计脱贫摘帽17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14.4%下降到2.4%,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兜底更加牢靠,区域贫困有效缓解,脱贫根基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持续上升。一、抓学习提站位攻坚动力更强劲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学思践悟上做表率、当标杆,带动全省上下真学真用,切实拧紧“总开关”,筑牢“压舱石”,促进认识再提高、站位再提升。——省委省政府率先学。政治高度决定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坚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力度贯彻落实**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2018 年,共召开20余次会议,专题学习传达**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省委全会作出《学习贯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决定》,对脱贫攻坚进行重点部署。深入学习**书记对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服从专项巡视安排,全力配合、自觉接受巡视;将狠抓巡视整改工作作为最严肃、最紧迫的政治任务,立行立改、真改实改,举一反三、全面整改,确保高质量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认真贯彻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我省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硬化政策、细化措施、实化投入, 确保**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湖北落地落细。 ——各级各部门深入学。各级各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将**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全面学、深入学、系统学,推动学习进党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组。订购《**书记扶贫论述摘编》21万本,送到每一名扶贫干部手中,确保思想认识跟上去、观念方式转过来、工作措施落到底,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部培训系统学。坚持将**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扶贫干部培训的必修课,把《**书记扶贫论述摘编》作为必读书,把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作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方式,分级实施培训,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共培训57.52万人次,扶贫领域干部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政策水平和实战能力稳步提升,攻坚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二、抓履责严问责攻坚责任更严实非常之事,必尽非常之责。脱贫攻坚,是重大的政治责任。知责任千钧之重,担责任万分之实。省委、省政府压紧压实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在知责明责。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坚持“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部门联动攻坚、干部驻村帮扶的责任体系。从严压实市县主体责任、部门扶贫责任、驻村结对帮扶责任, 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行动,形成层层明责、人人知责,上下勠力同心决战贫困的生动局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履责尽责。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 以民为草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率先履责尽责。2018年,省委书记蒋超良、省长王晓东先后近20次到脱贫攻坚一线暗访、调研、督办。省委书记蒋超良、省长王晓东、省委副书记马国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分别联系4个片区,40位省级领导对口联系37个贫困县,不脱贫不脱钩。省人大继续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省政协组织开展扶贫监督性调研,督促政策落地。省直各部门明思路、出政策、定项目,扎实履职。各级党政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参战,亲临火线突击、冲锋。广大扶贫干 部真心干事、真心为民,风里来、雨里去,始终与贫困群众奋战在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督责问责。落实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修订完善市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实现全省97个有扶贫任务的县考核全覆盖。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动真格、叫真板,实打实、硬碰硬开展约谈,避免“沙滩流水不到头”,倒逼责任落实。省长王晓东、副省长万勇分别约谈了2017年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靠后的1个地级市、1个直管市、3个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对2018年9月、10月扶贫小额信贷逾期率超过3%的16个县开展约谈。三、抓重点求实效攻坚举措更精准非常之事,必施非常之策。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五个一批”精准发力, 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户一策治贫根,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群众期盼的现实。——产业扶贫,打造强劲引擎。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强力推进, 贫困地区培育各类主体66199家,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覆盖率达到96.88%。37个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覆盖6549个行政村。35个贫困县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带动17.78万贫困人口增收。稳步推进光伏扶贫,已纳入第一批国家光伏补贴目录项目2119个,关联14.13万户贫困户。建成扶贫车间4333间,带动6.7万余名贫困人口就近稳定就业。产业扶贫成为脱贫奔小康的强劲引擎。——易地搬迁,筑起温馨家园。严守人均建房不超面积、不因建房举债、建新必拆旧的“三条红线”,全面落实“交钥匙”工程。全年“交钥匙”9.57 万户26.75万人,全省32万户89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总任务全面完成,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步配套,确保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健康扶贫,遏制因病致贫。健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机制,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模式,37个贫困县全年投入7.1亿元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保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到有效遏制。——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建立完善资助体系,决不让一名贫困户子女因贫失学。全年落实困难学生资助资金40亿元、资助学生150万人次,37个贫困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保障扶贫,兜牢民生底线。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实行低 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全省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5194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平均标准达到9265元。四、抓投入强支撑攻坚保障更有力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力。全省各级强政策、增投入、加项目,补短板、改弱项、固成果,构建了多点发力的政策保障体系。——资金投入创新高。2018年,省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2.84亿元,市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03.63亿元。28个国定贫困县整合资金220.51亿元。承接金融机构政策性专项贷款220.07亿元、地方债券141.58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50亿元; 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5.53亿元,18.22万户贫困户获贷,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再创新高。——政策倾斜给真力。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2018年,组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6383亩,交易金额32.49亿元;强化人才支持,向深度贫困县选派干部7129人、技术人员1325人; 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推进贫困县市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土地、人才、科技政策的倾斜,有力助推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盯短板”惠民生。短板在哪里,政策就落实到哪里。2018年,解决52.98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规划内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06万户;完成1560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实现4964个行政村通电机井(泵站)、16142个自然村通动力电,贫困县未通动力电情况全部消除;新改建农村公路13506公里,实现所有贫困村道路硬化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全省行政村实现光纤、4G、宽带全覆盖;完成1126个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摘四不摘”固成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加强后续扶持,落实后续帮扶措施,确保长效稳定脱贫;对已摘帽的贫困县,实行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加强扶持和管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五、抓帮扶聚合力攻坚力量更强大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省委、省政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同心同向发力,奏出脱贫攻坚最强音。——扶贫协作再发力。省委书记蒋超良率我省党政代表团到浙江学习考察, 与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共商鄂浙扶贫协作事宜,推动交流合作共赢发展;省委副书记马国强与浙江省签订了扶贫协作帮扶协议书;副省长万勇带队到浙江沟通扶贫协作具体事宜,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督办落实。杭州市、恩施州建立领导互访、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制度,全面强化对口帮扶。全年,杭州市投入帮扶资金2.8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31个,帮助6.4万贫困人口脱贫。——定点扶贫再加力。1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我省25个国定贫困县,投入帮扶资金7.81亿元,引进帮扶资金20.35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24亿元。448家省直定点扶贫单位帮扶37个贫困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34亿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46.92亿元,组织劳务输出1.25万人,消费扶贫4701万元。——社会扶贫再助力。5383家民营企业签约帮扶5341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4.63亿元;“中国社会扶贫网”全省注册总人数达871万人、帮扶需求对接成功29.5万条,成功率达到75%。全省1922个社会组织帮扶5335个村、54.58 万人,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9.18亿元;2530个志愿服务团队31.07万人次参与脱贫攻坚,募捐物资折款1.42亿元。以“精准脱贫、携手同行”为主题,精心组织“扶贫日”活动,大力开展“十大特色”扶贫行动,惠及数百万贫困群众。六、抓基层强基础攻坚底盘更牢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夯实基础,筑牢攻坚底盘。——建强堡垒促脱贫。加强贫困县乡党政班子建设,保持党政正职基本稳定。实施基层党建“整县推进”计划,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派21534名县乡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2677 名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得到明显加强。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动态调整强根基。扎实开展动态调整,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达到99.5%以上。严把脱贫退出标准关、程序关、群众认账关,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为99.71%、错退率为0.29%,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全国排名第三。加强扶贫信息化建设,推进扶贫信息部门共享、互联互通,扶贫大数据精准服务脱贫攻坚战。——干部驻村真帮扶。坚持“全脱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共选派21534 个工作队、78500名干部,点对点、人对人、面对面精准帮扶,实现4821个贫困村全覆盖;落实驻村工作考核、正向激励、反向召回制度,全年表彰奖励驻村工作队员1465名,提拔重用644人,召回155人。驻村帮扶,进一步促进了政策 落实,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密切了干群关系,实现党心民心空前同心。——强化监管重实效。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 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坚持铁面对待、铁腕处理,对资金流向实行全程监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扶贫资金规模、到村到户到人帮扶举措建立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97个有扶贫任务的县三年滚动入库项目14万个。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绩效稳步提升。——正面引导鼓干劲。坚持正面宣传主线,深入报道我省3个脱贫摘帽县典型经验,深度宣传黄星、余超平、伍开连等因公殉职典型事迹,大力推介2018 年全国脱贫攻坚榜样典型人物,积极推广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典型案例,生动讲述湖北扶贫好故事。突出“志”“智”双扶,强化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和村规民约,培育贫困群众主体意识,鼓舞干劲、提振信心。七、抓创新增活力攻坚机制更完善创新,迸发活力,催生减贫潜力。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改革牵引攻坚、以攻坚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探索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机制、新举措、新路径。——“十不准”根治作风顽疾。省委、省政府雷霆出击,向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果断亮剑。2018年春节刚过,省长王晓东就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出台《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十不准”规定》,并制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剑指作风顽疾,聚焦扶贫领域“四风”新表现,布设扶贫纪律“高压线”。全省各地“出重拳”“下狠手”“给猛药”,坚决根治作风顽疾,扶贫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三大机制”力促工作落实。建立约谈机制:对扶贫领域责任不到位、 政策不落实、措施不精准、作风不扎实的实行“零容忍”,严格约谈问责,传导压力。建立会商机制:对脱贫攻坚中的共性、全局性问题开展专题会商,统筹解决政策到村到户问题。建立问题督查通报机制:突出问题导向,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进村入户,常态化开展暗访调查。全年组织129个暗访组,深入16个市州74个县365个村暗访,并将发现的问题以交办单的形式反馈给所在市州党委、政府,全面解决精准脱贫工作落实问题。——“三个新增”攻克深度贫困。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立场鲜明,拿出超常规的决心、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打掉贫中之贫的“铁脊梁”,啃下坚中之坚的“硬骨头”。强化政策牵引,在2017年 出台的13条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22条硬措施,实现新增资金、项目、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仅财力倾斜方面,2018年对深度贫困地区转移支付补助占其财政总收入来源的80%,远远高于全省转移支付54%的平均水平。更多的投入支持、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加快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步伐。2018年,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减贫8.21万户、23.32万人,出列171个贫困村,预计脱贫摘帽3 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由21.4%降至7.11%,退出准确率达98.42%,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不愁吃、不愁穿”问题基本解决,“三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四个一致”统筹推进非贫困县攻坚。坚持与贫困地区脱贫政策一致、 工作目标一致、工作力度一致、考核评估一致“四个一致”的原则,出台《统筹推进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意见》,再压责任、再加措施、再增政策, 确保非贫困县精准脱贫不漏一村、不落一人。2018年,60个非贫困县出列407个贫困村,脱贫30.57万人。——“五位一体”拓展产业扶贫。创立“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 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推进机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创业就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都是奔跑中的追梦人。20XX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全省上下将深入贯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和我省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强化责任落实,狠抓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巩固减贫成效,确保实现90万人脱贫、800个贫困村出列、17 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以脱贫攻坚新成效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让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增强获得感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人力资源处处长 胡剑波(20XX年3月14日)“实施最严格的脱贫成效考核评估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脱贫效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6次提到“脱贫”,其中提到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众,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脱贫攻坚的一个关键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只有做到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成效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认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努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收入、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主导产业,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开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完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 发展农村电商,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逐户逐人制定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措施,确保每个搬迁贫困户有一个持续增收项目、有一条稳定增收路子;大力探索土地置换办法,有效控制和降低搬迁贫困户生活成本。加强贫困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统筹教育资助政策,精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健康扶贫分类救助,完善“多重医疗保障”“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整合多方资源,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综合保障兜底,推行农村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把精准方略贯穿始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基本遵循。要下决心解决对象不准、 措施不实、决策不公的问题,严肃查处优亲厚友、雁过拔毛、鼠贪鲸吞等贪腐行为,建立完善监督、检查、考核、问责机制,坚持到人到户与区域发展协同推进,避免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享受的待遇差 距太大,出现政策“悬崖效应”,确保脱贫攻坚的公平、公正。同时,要正确把握好保护生态与保障民生的关系,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有效途径和方式。精准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政策,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身到脱贫攻坚中来,精准对接脱贫需求,量身定做帮扶项目,提高社会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精准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把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摆在突出位置。把防止返贫和脱贫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施贫困户动态监测、返贫监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和贫困边缘人群监测。开展脱贫户“回头看”,相关扶贫政策脱贫攻坚期内保持稳定,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高度关注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现状,研究扶持政策措施,有效防止陷入贫困。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大力开展扶志教育,建立脱贫荣誉制度。切实纠正“一兜了之”“一股了之”“一发了之”,改补为奖、改补为贷、改补为借、改补为股、改补为酬,防止政策“养懒汉”。实施最严格的脱贫成效考核评估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确保脱贫效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把作风纪律挺在前面。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扶贫政策执行、扶贫资源整合、扶贫资金分配、扶贫项目安排都需要过硬的干部队伍去执行和铁的纪律作保障。选准配强基层班子、驻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做到尽锐出战。纵深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 警示教育活动,严肃查处社会经济组织骗取扶贫财政补贴、农村危房改造补贴、贫困区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贫困大学生享受资助补助等方面存在的典型案件。开展常态化督查巡察和明察暗访,对扶贫不进村、访贫不入户、身上不出汗、鞋子不沾泥、工作敷衍了事、拈轻怕重、对群众虚情假意、虚与委蛇、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人和事要及时查处,严肃追责问责。 集中力量攻坚 突破制约瓶颈 拿出根本实招老区左权县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左权县扶贫办(20XX年3月15日)审视左权深度贫困问题,根本上还是迫切需要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支撑、支出型致贫三大难题。左权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著名革命老区。2018年是左权县的脱贫摘帽年。按照脱贫摘帽目标,稳定退出44个贫困村,稳定脱贫14800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1.89%下降至0.51%。2018年全县尚有32个需整体搬迁的自然村属深度贫困村;有因病、残、灾和年龄等因素,家庭主要劳动力失能的4200名贫困人口为深度贫困群体。深度贫困攻坚对象共涉及5746人,占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27.7%。这一群体是左权县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审视左权深度贫困问题,根本上还是迫切需要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支撑、支出型致贫三大难题。(一)以六环联动为方向,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要按照习总书记整村搬迁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等7个问题的要求,全力抓好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迁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6个环节的工作。对需整体搬迁的32个深度贫困村,用足用好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加大同步搬迁人口支持力度,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的要求,确保2018年底前全部入住新居。(二)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强化特色产业扶贫。充分挖掘全县“核桃产业大县”“生态造林模范县”“生态旅游县”等品牌优势,坚持短、中、长相结合,短线发展光伏、电商、连翘、特色种养等短平快项目,中线发展核桃经济林项目,长线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2项、甚至3-4项增收产业。对省市扶持的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推广技术、退耕还水果项目、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优质杂粮全产业链开发项目、优质特色蔬菜和优质食用菌产业开发工程、种猪繁育产业、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等优先保证覆盖深度贫困村。重点奖补对深度贫困户产业发展有显著带动作用的示范合作社和农业 龙头企业。依托各类合作社,探索各具特色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让更多深度贫困村、贫困户获得财产性收入。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以村级电站、联村电站、地面集中电站为主要模式,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资产收益全覆盖,确保深度贫困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加快创建山西省第二批文化生态旅游区,推动2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鼓励电商企业搭建贫困村特色农产品无缝对接市场平台,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大宗农特产品电商促销项目, 优先推广深度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牌,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三)以政策保障为基底,有效化解“支出型贫困”。构建健康、社保、教育扶贫等破解支出型贫困的多重防线。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大病救助范围。县级医院建立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深入落实新农合医保政策,全面推进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平台结算、乡村医生干部健康扶贫“双签约”。深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在实现农村低保线与脱贫线“两线合一”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有序扩大覆盖面。对60岁以下因失能而享受低保的深度贫困群体,除低保金外,市县两级每年再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开展特色群体关爱行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优先覆盖集中安置小区和深度贫困群体,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重点支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光彩助学、雨露计划教育扶贫等政策,推动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联系吉利集团每年资助1000名贫困中职生指标优先覆盖深度贫困群体生源。经验启示(一)坚持党建引领。党建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脱贫攻坚以来,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思路,把“突出党组政治功能,夯实基层攻坚堡垒”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一是着力锻造脱贫攻坚左权战役中的过硬队伍,在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带头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干事氛围,为推动全县脱贫摘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二是严格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三是选准用好脱贫战线干部,狠抓扶贫一线干部人才培养, 用好脱贫攻坚的“助力器”和“撬动杆”。(二)坚持项目推进。推行“项目化工作法”,一改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扶贫项目散乱、扶贫效率低下的状况,形成县级敲定脱贫产业,扶贫办统筹规 划具体项目,各单位围绕项目摆布工作的格局。精准实施项目。结合上级政策要求,重点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工作的主抓手,围绕扶持重点,有针对性地谋划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三)坚持典型带动。脱贫攻坚重在精准,难在可持续。如何激发左权县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 是值得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2017年,全县通过召开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三次省级脱贫攻坚现场会,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全省生态脱贫攻坚左权现场会,探索出左权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 不仅让当地贫困人口从参与造林直接获益,而且还将他们吸纳入合作社,保障了贫困户稳定增收。全省旅游扶贫左权现场会,更是拉大了全县的发展格局, 转变了全县干群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传统观念,激发了贫困人口争相摆脱贫困的动力,通过重点扶持环境资源禀赋好的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加快提升贫困村旅游产业,为贫困群众创造新的、持续、稳定的增收点。(四)健全机制保障。建立健全“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扶贫资金使用整合机制、金融扶贫精准服务机制、扶贫开发用地保障机制、资产资源收益扶贫机制、资金项目严格监管机制、县乡两级联席会议机制”七项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形成攻坚合力,推进各项产业顺利实施,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经得起群众的认可和历史的检验。 入脑入心 落地落实《**书记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赣州市扶贫办公室 郭军民(20XX年3月18日)赣州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江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书记扶贫论述摘编》,是当前全市扶贫干部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武器和制胜法宝,体现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新时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强大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有机统一、解决中国贫困问题与促进全球贫困治理的有机统一,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指引、总体框架、核心要求、基本方略和力量之源。深入学习贯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就要努力从中学出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来,学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学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作为来,学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方法举措来,使之真正入脑入心、落地落实。聚焦精准,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要更高层次落实精准方略,把精准识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战役”,盯住死角盲区,查漏补缺,按照“应进尽进、两项衔接、群众公认”和“七清四严”要求,扎实开展“回头看”,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重点针对群众攀比、贫困边缘户等难以界定的节点难点问题,落细落实精准识别操作措施,开好户主会、屋场会、小组会等,强化政策宣传和解疑释惑,确保公平公正、群众满意和社会和谐;通过数据比对、入户核查、集中识别整改和动态调整等措施,对自然增加、返贫和新致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建档立卡,对自然减少、不符合要求等对象及时予以剔除,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因地因村因户因人制宜,精准施策,扎实做好产业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健康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把高质量脱贫放在首位,综合研判贫困户情况,重点核查已脱贫户是否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否有可持续的产业就业收入,是否有良好的家庭卫生和精神风 貌,严把退出程序,严禁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真实、社会认可、群众认账。选优派强,落实尽锐出战要求。**书记指出,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落实“尽锐出战”要求,首先要系好精准选人第一粒纽扣,把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选派到一线。既要选得好,还要派得准,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组;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村组;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村组,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切实解决当前脱贫攻坚突出难题。坚持对扶贫干部严管厚爱,立好规矩,挺起纪律,严格落实赣州脱贫攻坚《职责清单》要求,构筑“县级组织和扶贫部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的立体式管理体系。强化政治激励、生活关怀和表彰奖励, 着力解决扶贫干部工作生活难题,激励广大扶贫干部扑下身心、扎根基层、主动作为,切实提高帮扶实效。扭住关键,突出重点深度发力。我们要准确把握赣州脱贫攻坚的新阶段新特征,根据贫困分布、贫困结构和脱贫进展变化等重点精准施策,确保攻坚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聚焦全市未脱贫人口和深度贫困村,以及城郊区、林垦区、老屋场区、边缘山区等重点区域,摸清贫困状况分布,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合,着力解决贫困发生率高、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发展滞后等难题。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并举,“输血”和“造血”并重,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强化到村到户到人政策。更加注重发挥保障性扶贫的兜底作用,强化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啃下这块“硬骨头”。把预防返贫致贫摆在同等重要位置, 进一步抓好返贫致贫预警工作,确保贫困群众遇病不返贫、遇灾不返贫、遇困不返贫。激发动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我们要总结提升扶贫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红黑榜、赣南新妇女运动、积分超市、全市25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功用,扎实开展贫困户感恩教育,培育文明新风,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引导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主体作用。 坚持扶志为先,强化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作用,实行正向激励,着力解决“不想干”的问题;坚持扶智为本,加大防辍保学力度,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各项教育补助和培训补贴,开展培训,长短结合、注重实效,着力解决“不会干”的问题;坚持扶勤为要,改进帮扶方式,在产业就业奖补、公益性岗位安排等方面实行竞争机制,破除“养懒汉”“等靠要” 等不良倾向,解决“不愿干”的问题。较真碰硬,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责任重于泰山,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不辱使命”“要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落实**书记要求,就要持续升温脱贫攻坚“一边倒”“三集中”, 进一步落实统揽理念,加强党的领导,加大抓党建促脱贫力度,追加扶贫资金投入,强化组织动员,凝聚社会扶贫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行业责任,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抓实对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分类指导,压实贫困县脱贫摘帽责任, 督促非贫困县扎实推进工作,促进扶贫工作均衡发展。落实扶贫作风治理要求, 聚焦扶贫领域的“怕、慢、假、庸、散”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 实行专项治理和立行立改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接受巡察督查检验。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优亲厚友等腐败问题,铁心硬手、较真碰硬,强化执纪问责力度。进一步强化精准帮扶、驻村管理、能力培训等,确保干部帮扶更加高效、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打赢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战的几点思考孝感市文明办驻井岗村扶贫工作队员 程万波(20XX年3月23日)**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深度贫困村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制约脱贫的问题较突出,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只有始终保持打“攻坚战”的状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深度贫困这一牛鼻子,在最难处发力,在最关键处用劲,始终抓住工作重点,才能如期完成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艰巨任务。一、要重点关注“一有”的牢靠度脱贫攻坚归根到底是要实现贫困户有可持续性的收入。而这“一有”的牢靠度直接关系到脱贫质量的高低。首先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可以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组织体系,从中获取分红、劳务或经营收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等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等方式,让他们分享产业扶贫红利。其次要把培育“大户”作为有力抓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两委”干部要率先尝试,作发展产业的带头人,贫困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可以极好带动产业规模发展;对种养殖业大户,当地政府可以在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和产业奖补上给予一定政策, 扩大投入,大户增收了必定增加当地的辐射效应和产业聚集效益;一个村总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贤达和专业能人,要发挥他们头脑活、眼界宽、门路多、经验足的特长,请他们为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出谋划策,贡献智力,达到聚全村最强智力、动力,力促脱贫的效果。最后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的首创精神。甘当小学生,向群众取脱贫经,充分尊重农户“第一意见”,鼓励村民代表发扬走出去引进来精神,对上对外开展工作,对上可以争取县(市、区)涉农部门的政策指导和产业扶持,对外可以争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技术指导,不断引进新的种养殖品种,摸索尝试种植经济作物,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拓宽增收渠道,在培育新产业中提高增收。总之,要牢固树立产业发展是脱贫的必由之路,紧紧围绕可持续性增收的牢靠度开展工作。二、要重点关注“二扶”的成长性深度贫困村致贫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劳动能力的可以政策兜底,但是有劳 动能力,仍然“墙边晒太阳,等着送小康”的这类贫困户就要在“二扶”(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了。一是要树立“扶贫不扶懒”的政策导向。探索产业“微扶贫”,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制定产业奖补政策。如有的地方养鸡,出栏卖一只奖10元,养一头牛奖500元,养一只羊奖300元,激励贫困户动起手来开展小养殖业。探索积分兑换福利政策。如为村里公益劳动一次记2分,为村里做一件实事记3分,义务献血一次记10分等。这些积分都可以换算成个人收益,到村里的超市免费兑换成日常生活必用品,以调动贫困户和一般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人人向好向善的氛围形成。二是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要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大力开展面向贫困家庭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树立其战胜困难的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对有一定劳动技能,但苦于找不到就业门路的,要提供对口信息,帮助其找工作。如组织参加“春风行动”、在扶贫网上发布就业需求信息、直接在村开展招聘活动等方式实现贫困户就业的愿望,实现通过自身劳动达到脱贫的目的。三是要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送、引、评、宣” 上下功夫,开展送演出等文艺下乡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演讲、广场舞大赛等文娱活动,引导村民健康生活;开展“十星文明户”“最美脱贫户”评优评先活动提高文明意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文化墙、村级宣传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不断通过各类形式的文化熏陶、典型示范等方式,让贫困群众自觉参与到脱贫攻坚大局当中来,最终达到成风化雨,教化于民,助推贫困村物质和精神层面“双脱贫”。三、要重点关注“资金”的性价比深度贫困村基础薄弱,各级财政在资金安排和投入上都会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少则几百万,多则达几千万不等,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深度贫困村后, 资金如何使用,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精准和绩效是一个要尤为关注的问题。一要把好“重点人”和“重点事”,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扶贫资金都是生存钱、生产钱、救命钱,不能有半点闪失。资金安全首先要管住“重点人”, 对于村级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投入及社会保障领域的资金管理涉及人员要从严监管,对于资金的使用一定要在程序上和质量上把好关,该“招投标”的一定要“招投标”,该“四议两公开”的一定要议事公开到位。要把握好“重点事”, 着重关注大笔资金的流向,如产业扶贫中严禁户贷企用、教育扶贫中虚报冒领、生态扶贫中压红线操作、项目扶贫中程序和质量不到位、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中优亲厚友等情况。二要既当“铁公鸡”也要打好“铁算盘”,确保扶贫资金的精准。当“铁 公鸡”是要该用的钱一分不少,不该用的一分不用,在“两不愁、三保障”等保障性政策兜底上要应用尽用,要量力而行,特别是要杜绝盲目提高标准,吊高胃口,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打“铁算盘”,是要统筹兼顾,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用对地方,用当其时。特别是要实现每一笔扶贫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决不能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三要算好投入产出比“一本账”,确保扶贫资金绩效。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扶贫资金数量又有限,如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防止大水漫灌,不给力情况的发生,既考验执行者的使命担当也考验决策者的落实本领。既要兼顾社会效应,也要注重经济效应。要充分调查研究,审慎决策。 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河南省三门峡市扶贫办 韩海军(20XX年4月4日)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必须咬定目标任务打攻坚战、坚持精准方略打歼灭战、集中优势兵力打合围战、激发内生动力打人民战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必须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打一场攻城拔寨的攻坚战、歼灭战、合围战、人民战,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咬定目标任务打攻坚战。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两个确保”。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深度贫困地区多集中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深石山区、高寒山区,贫困发生率高,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交通道路、通信设施等是突出短板。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实际情况,逐县逐村落实脱贫攻坚规划,加大帮扶力度,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实事求是,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调高标准、吊高胃口。坚持精准方略打歼灭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到“六个精准”,落实“五个一批”, 把握好“四个环节”,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精准滴灌”,找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科学路径,使扶贫政策红利到户到人,解决“滴得到”问题。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瞄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打牢精准基础,确保扶到点上。“靶向治疗”,对症对因下药,使扶贫措施有的放矢, 解决“滴得准”的问题。根据深贫地区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综合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工程,不能一个模式,更不能“一补了之”。“测土配方施肥”,缺什么补什么,针对深 度贫困地区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使扶贫工作更有效率,解决“滴得管用”的问题。针对缺技术的贫困群众,加强教育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我发展或就业脱贫;针对缺资金的贫困群众,加大资金扶贫力度,使其得到启动资金,能够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体,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使其能够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摆脱绝对贫困。集中优势兵力打合围战。动员全社会力量,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整合资源、尽锐出战,打一场四面八方合围战。专项扶贫要聚焦。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加大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贫困村提升工程等,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行业部门要把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作为重要任务,在资金、项目、举措等方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重点在完善交通、水利、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科技、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下功夫, 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等扶贫力量要向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要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积小胜为大成,聚小溪成江河,形成支持深贫地区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激发内生动力打人民战。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硬仗,必须扶志、扶智,充分激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由于长期身处“穷境”、从事“穷业”,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容易产生思想“穷根”,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要尊重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对深度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等工作,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干劲,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路子,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到贫困群众中去,了解贫困群众真实需求,同贫困群众一道想办法、定措施;要尊重贫困群众真实意愿,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方案制定、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让群众说了算,和群众一块儿干;要依靠群众力量,打一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人民战争,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把“家常”聊到心窝里濉溪县临涣镇湖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 孟伟(20XX年4月12日)我来临涣镇湖沟村干扶贫工作已经两个年头了,在这两年里,我结识了不少村里的人,也经历了许多之前在城里从未遇到过的事。在这里我学会了“拉家常”“记日记”,在这里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每次面对广袤的田野,淳朴的老乡,都会使我有些浮躁的心立刻平静下来。在我心里,湖沟村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周为量老人是临涣镇湖沟村周楼自然村村民,1929年出生,五保贫困户, 家徒四壁,常年无人照料,属于我包保的贫困户之一。针对老人的具体情况, 我先后帮助他申请了金融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产业脱贫特色种植业奖补资金、村集体资产收益分红、免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等“扶贫工程”政策项目,并逐一落实到位。可能是“鸟恋旧林”的缘故,老人对自己在八十年代亲手建造的土坯房情有独钟,纵然墙体已经多处破损,属于名副其实的危房。但他就是迟迟不肯拆掉重建。多次登门,劝说无果,老人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一是年龄大了,不想折腾了;二是拆旧房盖新房太费劲,还要给村子里添麻烦。他流着老泪说:“盖好新房,我又能住几年?”确实,这老屋记录了他大半生的悲欢离合。不改造,老人住在危房之中,安全没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无法落实;要改造,老人态度坚决,不配合,难度很大。怎么办?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集体会议上,大家沉默起来。我想了想说:“我是外来户,已经包保他快两年了,我再去试试吧!”于是我与周楼自然村包村干部周宗庆拎着前几天朋友送来的茶叶,再次上门。此次采取以“拉家常”走访慰问形式开展工作:先到他家帮助打扫一下卫生,收拾收拾房间,坐下来聊聊家长里短。一来二去,经过许多次的走访聊天, 老人的思想有些松动了。2018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雨袭击了整个淮北地区。临涣镇湖沟村受灾严重,暴雨来袭的当晚,我与周宗庆连夜赶到周为量老人家里,赶紧把老人安排到安全的房屋内住下,我们就忙着查看墙体的情况,清理屋里的积水。 直到黎明的时候,老人屋子里的积水才被清理干净,因为清理及时,老屋才免于坍塌。终于,经过前前后后二三十次“拉家常”式的走访,老人在2018年10月终于同意了参加危房改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不漏掉一个”“不放弃一人”的工作作风,秉承“走直路”“拐活弯”“敢碰硬”“不硬碰”,把“家常”聊到心窝子里的工作思路,我们湖沟村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提前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和赞赏,本人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扶贫人员。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和正在吐绿的果树苗,我深知老乡们的嘱托有多重, 肩上的担子有多沉,前方的道路有多难,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会无怨无悔,尽心尽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挥洒青春,战斗到底。 拼博奉献的人生最充实濉溪县四铺镇新庄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 张玉斗(20XX年4月12日)2017年4月28日,经组织同意,我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成员进驻到濉溪县四铺镇新庄村,刚来村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工作不知道从何下手,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我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村干部有不会处理的材料,我就主动帮助他们。填写《扶贫手册》有不明白的问题,我就积极进行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可,有什么话他们主动和我进行交流,我逐渐和他们融为一家了。当时我想,既然来扶贫了,就要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天, 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我通过多次实地走访,电话慰问,查阅扶贫资料等方式,了解到有部分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理解不深入,掌握运用政策有盲点。虽然上级业务部门发了很多学习宣传资料,但是要让群众明白,会运用,不是简单的事情;不下功夫解释引导,不带着真情实感,就无法真正让好政策生根结果。在摸底工作中,我制作了数据资料库,围绕错误信息,对《扶贫手册》进行了数次修改,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统一的计算标准,项目多,各人情况不一样,我就采取全部制作成电子表格,进行比对,围绕问题寻找政策出路,围绕精准脱贫目标,落实扶贫政策,从不马马虎虎,含含糊糊。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脱贫攻坚工作大排查方案的通知》《淮北市脱贫攻坚工作大排查方案》,围绕“六看六确保”基本要求,“七个不落一个不少”为主要内容,全面排查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精准帮扶、工作推进与脱贫成效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排查问题400余条, 建立数据库,逐一进行整改。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17年8月8日我通过走访贫困人员常安军,发现其从合肥住院看病的《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结算单》上“是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栏中标注为“否”,为此我追根问底,多次与濉溪县卫计委有关同志联系,了解到是其在医院转院时与省医院系统对接上出了问题,最后为其追回医疗费近万元。在省验收脱贫考核工作中,我逐一与包保责任人核对数据,并到户进行讲解、确认,核对扶贫措施、年均总收入、总支出、人均收 入等情况,按照程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评议、公示。积极与贫困户亲切交流,积极宣传党的脱贫政策,做到既扶智又扶志。在去年的脱贫考核验收工作中,有一户群众害怕脱贫后生活会受到影响,我主动帮助其联系工作,主动帮助他就医,联系其子就业,使其家庭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在扶贫户识别工作中,我始终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办事,工作做到位不越位,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扶贫部门请示并及时解决。有的群众由于受追求利益的影响,向我咨询申请贫困户的情况时,我总是热情接待,认真向他们解释标准和程序,他们了解后,不仅没有怨言而且能够理解我对他们的真心实意。 我是一名光荣的扶贫战士濉溪县双堆集镇刘楼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李健(20XX年4月12日)2017年5月,我到双堆集镇刘楼村担任村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投身于脱贫攻坚这一震古烁今的事业之中。两年来,我时刻牢记组织的重托, 栉风沐雨、长年累月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刘楼村,一个曾经偏僻落后的贫困村,如今在党的扶贫政策照耀下,华丽转身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绿油油的田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鳞次栉比的农家小楼,宽广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夜幕降临,华灯璀璨的广场上翩翩起舞的人们,见证着刘楼村的变迁,记载着刘楼村脱贫攻坚的历程。昔日的刘楼,我刚来时看到的情景给我留下不可忘却的记忆。全村有86户贫困户317人,绝大部分是因病因残致贫、老弱病残多、文化程度低,帮扶措施少, 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且负债累累,村无主导产业,人无致富门路,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这一困境,我曾彷徨犹豫,惴惴不安, 是当知难而退、得过且过的扶贫过客,还是做知难而进,义无反顾的扶贫担当者,我坚定选择了后者。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摸村情、查户情,努力寻找脱贫之策、发展之路。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与村“两委”干部交流沟通, 一个以立足党建引领,围绕精准施策、开展亲情服务,加快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脱贫路径在我脑中逐步清晰起来。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也是脱贫攻坚的“难点”。我与工作队成员、村“两委”一班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立足村情、户情,在土地上作文章,按照产业扶贫政策支持的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两年来,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占地32亩扶贫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引进大户承包,实行大户带动,不仅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8万元,而且安排19名贫困劳力在此务工就业。20XX年又着力发展订单农业,与龙头企业合作,连片种植700余亩红缨子高粱,在大灾之年获得丰收,每亩增收300元以上。与此同时,强化产业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动员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两年来,实施种养业到户项目42个, 点燃了贫困户依靠产业发展的脱贫激情,唤起了他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两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按照一帮增加收入,二帮政策落实,三帮增加技能,四帮解决问题,五帮转变观念的要求,真心实意帮助贫困 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举措,当我得知一名贫困少年不想上学,有辍学的风险,立即与村干部一道登门走访,问清缘由, 经过多次教育和心理疏导,该少年愉快地重返校园。扶贫先扶志,在走访贫困户顾某某时,发现该户由于孩子多,土地少,房屋破旧,生活负担重,产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想法,我一方面安排帮助申报危房改造项目,一方面与之多次谈心,帮助其树立脱贫信心,鼓励其女外出务工,安排夫妻二人在村保洁队就业,使其重新振作起来,工作积极肯干,积极发展生产,屋里院内井井有条,整个家庭充满活力,已于2017年顺利脱贫。今日的刘楼村,发展环境日趋良好。水泥路庄庄通,自来水户户通,太阳能路灯自然庄全覆盖;贫困村已出列,90%的人口已稳定脱贫,金融e家建到村, 电子商务进农家;集体经济二年翻了两番,村级债务得到有效化解。正在朝着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奋力迈进。两年来,刘楼村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乡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村“两委”班子和工作队密切协同,贫困户的自强不息, 我付出的汗水也得到了回报,但也有些许愧疚,愧疚的是家中年近九旬的双亲, 尤其是常年瘫痪在床的母亲,自己不能时常照顾,均有弟弟、妹妹照料,心中深感不安,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光荣的扶贫战士! 离群众有多近 群众待你有多亲河南省泌阳县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干部 高继霞(20XX年4月15日)“闺女,天气热,你吃个雪糕再走。”“闺女,这是我刚煮的苞谷棒(玉米),还热着呢,你尝尝。”每次听到贫困户喊自己“闺女”,我的心中都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这一声声的“闺女”,既是群众对我的一个称呼,也是群众送我的“荣誉称号”,见证了我2017年12月,被选派到花园街道高新庄社区(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 与群众交往的历程。“闺女”这一称呼,还得从高新庄63岁的贫困户郭尚勤说起。郭尚勤夫妇都已年近七旬,儿子多年前去世,儿媳离家出走,留下二老抚养孙子,生活十分艰辛。第一次遇见郭尚勤,是一个偶然机会。那是2017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天很冷。我开车去村里。路上,远远地看见一个老太太摔倒在雪地里。我赶紧下车把她扶起来,这才发现老人是高新庄的贫困户郭尚勤。问她为什么大雪天还出门,她说要去领取医保卡,谁知雪天路滑摔倒了。我立即开车带她领了医保卡,又到镇政府盖了章,将她送回家。事后,郭尚勤逢人就讲,她真正感受到了雪中送炭。我向她解释,这些都是小事,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在她看来,我帮她办了件大事,她永远忘不了,此后便亲切地叫我“闺女”。在我帮助郭尚勤解决了困扰其多年的宅基地排水问题之后,老人和我更亲了。郭尚勤家的房子盖得早,地势较低,每逢下雨天院子里的污水排不出,郭尚勤夫妇都要一桶一桶地往外拎,有时天气转晴了,院里的臭味仍久久不能散去。2018年6月,郭尚勤找到我哭诉:“俺恁大年纪,下雨天一桶一桶往外倒水, 天黑地滑摔了好几次,污水臭味熏得孙子都睡不着觉!”听到老人无助的哭诉,我心中感慨万千,暗下决心要彻底解决老人家的排水难问题。通过实地走访,了解郭尚勤家积水的原因后,我决定对其周边下水道进行整体改造。一个多月后,郭尚勤宅基地周边的下水道改造完工。之后的一个雨天,我 到郭尚勤家查看排水情况,郭尚勤看到我后,握着我的手说:“真是多亏了闺女,现在再也不用为排水发愁了。”说着,郭尚勤脸上的泪早已婆娑而下。从这泪水里,我看到的是喜悦,是感慨,也是感激。为从根本上解决郭尚勤贫困问题,为其提供“造血”功能,2018年秋,我又为郭尚勤找了份社区环卫清洁工作,并为其两个孙子办理了特困供养,让郭尚勤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2018年底,听说贫困对象要调整时,郭尚勤找到我,表示要将贫困指标让出,要脱贫摘帽。“让贫困户主动脱贫,这在各地都是一个难题!”县里检查组工作人员的感叹,让我体会到“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待你有多亲”这话的意义,这也激励我在办理群众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中,要遵循这一信念:残疾人赵先奇走路不便,我接他去医院作鉴定,帮助办理残疾证;吴高峰、段广连家中房屋危险, 我帮他们联系鉴定,协调建造新房;为贫困户李建刚代办5万元小额贷款正是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我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换来了一声声“闺女”的问候。“将心比心,待俺恁好,也不是亲儿亲女,咋会不叫俺感动。”在问到主动要求脱贫的原因时,多数贫困户总是这样说,这也许是对我最高的评价吧。 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20XX年4月17日)**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贯彻落实**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用从严从实的整改落实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认真对照巡视反馈意见,深入查找问题、剖析根源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突出问题、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是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契机。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从政治上认识、从政治上落实,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的政治自觉、政治责任、政治担当。(一)在政治站位上找问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是对我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我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一次“综合研判”,更是对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政治体检”。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是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两个责任”的重要标尺。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上去认识和解决巡视发现的问题,切实把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具体行动。(二)在思想认识上找原因。**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既管全局之“总”,又管实际之“用”,是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结合巡视反馈的问题,在思想认识上、理论联系实际上、学以致用上找差距,坚持用**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从责任担当上找差距。有问题并不可怕,正视问题是一种清醒的表现,解决问题更是一种担当作为的体现。对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彻底,追根溯源 就是没有完全使出吹糠见米、滚石上山的劲头,狠抓整改的责任担当还不够。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抓紧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四)在工作落实上找不足。**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中央巡视组指出我们产业扶贫质量不高、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存在偏差、对处理生态保护和脱贫双赢有关问题统筹研究不够、对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有关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我们要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 从落实上找不足,推动巡视整改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二、坚持问题导向,真改实改、全面整改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全面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抓紧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既发扬斗争精神,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又举一反三,主动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一)以上率下抓整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双组长制”, 亲自审定整改方案,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全面统筹、协调整改工作。市委成立了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定点包干” 的责任体系,以上率下、带头整改。市领导深入贫困区县,进村入户带头开展“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督导整改工作落实落细。坚持“四级书记抓整改”,各级党组织书记是整改落实第一责任人,直接抓、抓具体、抓到底。(二)完善机制抓整改。建立联动配合、定期报告、常态督导、整改验收等机制,加强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合力攻坚。11个专项小组、22 个市级部门、33个区县科学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并定期报告整改进度。建立巡视整改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整改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对照巡视反馈意见和市委整改方案,分级分类反馈至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进一步将问题对象化,务求问题清、措施对。建立定项包干整改责任制,研究制定巡视整改验收办法,以严格的验收确保整改的质量。开展常态化指导督导,交办督办整改重点任务,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地。(三)聚焦问题抓整改。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问题、提出的整改要求,坚持统筹谋划、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落实针对性更强的帮扶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做到目标化、事项化、清单化、时限化推进,确保巡视反馈问 题整改彻底、取得实效。(四)举一反三抓整改。坚持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既聚焦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又全面查找工作中的短板,既切实解决政治责任落实不到位、脱贫攻坚不够精准等突出问题,又研究解决干部作风、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整改落实工作机制,能够当下改的, 明确时限;需要长期改的,明确阶段目标,建立长效整改制度,稳步推进。三、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要把巡视整改作为贯穿全年脱贫攻坚工作的主线,一手抓巡视整改补短板,一手抓精准脱贫提质量,尽锐出战,把精准到人头与统筹到区域结合起来、把激发内生动力与用好外部力量结合起来、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一)切实把攻坚的责任压实。**书记强调,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巡视整改工作,关键也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相关区县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整改主体责任,乡、村两级要主动认领,负起直接责任,抓好抓实项目到村、资金到户、措施到人,落实好整改任务。市和区县两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党员干部要对照问题找差距, 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要严肃整改工作纪律,统筹抓好各类监督检查与专项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做到条条要整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二)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克难。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脱贫难度极大,是重庆脱贫攻坚战的最薄弱环节。要以超常规举措,把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作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关键,扎实抓好深度贫困乡镇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重点工作,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要围绕“四个深度发力”,把扶贫工作重心、政策支持重心、社会帮扶重心进一步向深度贫困乡镇和特殊困难群体聚焦,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政策支持上加大帮扶力度。针对制约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摸底排查;针对特殊困难群体“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等问题,要坚持造血输血协同发力,加强和完善帮扶措施;针对区域贫困和“插花”贫困问题,要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步发展,一体解决, 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掉一户、不漏一人。 (三)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已经有171.2 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切实稳住这些人的脱贫成果,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能不能全面打赢、能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要进一步明确脱贫不脱政策,继续加大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性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扶贫后续扶持机制,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四)深度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深化“志智”双扶行动,把扶志扶智落实到扶贫的全过程,帮助志不足而家贫的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要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典型示范,广泛开展基层宣讲活动。要加强政策引导,改进帮扶方式,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改补为借、改补为贷、改补为股、改补为酬、改补为奖,避免简单发钱发物或以资产收益扶贫为名追求短期分红的做法,防止政策“养懒汉”。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建立脱贫荣誉制度,对主动脱贫、积极脱贫、脱贫效果显著的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证书, 并与相关扶贫政策挂钩,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的命运。(五)切实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优化贫困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要分类精准选派好贫困村“第一书记”,结合新一轮区县机构改革,增加扶贫机构人员编制, 确保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实施好扶贫干部分级分类全覆盖培训,关爱扶贫干部,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六)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们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要牢固树立统筹意识,做到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巩固成果长效机制。尚未脱贫的地方,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保持工作重心不偏移。已经脱贫的地方,要把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举措,优先支持脱贫村和脱贫人口,持续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克州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述评:扶贫宣传促立志 提振攻坚“精气神”克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5月8日)去年以来,克州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探索新途径,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工作,通过唱响扶贫主旋律,讲述扶贫好故事,汇聚脱贫正能量,力争实现扶贫宣传全覆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了精神力量,激发了内生动力。一、把牢主线增强攻坚定力征订《**书记扶贫论述摘编》6300册,发放给州、县、乡、村扶贫干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平台等各类媒体作用,开办专题专栏专版,第一时间刊发**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讲话批示、部署要求,推送《摘编》内容,确保常学常新、知行合一。全州238个行政村充分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立志讲习所、扶志学堂、“冬季攻势”培训等平台宣传**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 以政策引导、教育培训、典型引路、村规民约为抓手,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的转变。在全州5.77万户贫困户中实施感恩墙工程,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脱贫致富不忘党的恩情。打造四个州级感恩教育示范点,运用新旧对比、陈列室、展览室、脱贫群众谈变化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感恩教育、感恩行动、感恩宣传, 通过展现搬迁点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示党在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的真切关怀,让群众明白“好日子源于党的好政策”,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普及政策增强攻坚能力结合**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要求,编印《克州脱贫攻坚扶持政策汇编》《克州脱贫攻坚应知应会》《克州脱贫攻坚基础数据》《惠民政策汇编》《脱贫攻坚政策明白册》和行业部门政策宣传单23.04万册(页),发放至县、乡、村干部和贫困户家中,各级各类媒体将宣传党中央、自治区、州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政策落实为重点, 制作专题片、公益宣传片进行传播宣传,不断扩大学习宣传覆盖面,进一步统 一思想,形成合力。州、县党政领导干部包联37个贫困乡镇、218个贫困村,2.78万名干部帮扶贫困户,在开展走访、帮扶、入户、慰问中,面对面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惠民政策。并通过集中村民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和“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民族团结一家亲”、“两个全覆盖”工作,点对点向贫困群众宣传讲解农牧业补贴、畜牧养殖补贴、教育补贴、计划生育补贴、边民补助、大病救助、意外保险补助、小额信贷等政策,让贫困户知晓脱贫标准程序,进一步将政策讲清楚、说明白。在全州5.77万贫困户家中张贴“精准扶贫明白卡”,把贫困户享受的各类扶贫政策明明白白写在卡上,时时对贫困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结合“两个全覆盖”工作, 对所有村点开展地毯式走访入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七个一批”等内容向群众详细讲解各项民生政策,进一步凝聚力量,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三、选树典型增强攻坚信心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善于发现、注重培养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2018年,克州选树2人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奖,1个集体、12名个人入选自治区脱贫攻坚奖,22个先进集体、76名先进个人受到了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表彰。通过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典型大讲堂等活动大力宣传典型的先进经验, 使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传播,营造学习先进、宣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2018年,全州举办了17场“感恩见行动—全国脱贫攻坚奖克州获奖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53场次脱贫攻坚事迹巡回报告会,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用接地气的语言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激发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在评选过程中注重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扶贫脱贫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推介,通过选树宣传扶贫脱贫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脱掉思想之贫、精神之贫,扶持发展之志、干事之志。四、宣传成效增强攻坚活力2018年,人民日报、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新疆经济报、天山网等主流媒体共报道克州脱贫攻坚稿件107篇,《克孜勒苏日报》、《克州新闻联播》、《脱贫攻坚在克州》微信平台同时进行了转载转播。以一线扶贫干部、“访惠 聚”驻村工作队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为重点,宣传报道他们的扶贫故事,讲述攻坚做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广大基层干部、“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文化宣传十二支队伍组织贫困群众学国语、唱红歌、做广播操、跳集体舞,大力培养农牧民文艺骨干,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常年送文艺下乡,实现贫困乡村节庆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周周有电影、晚晚有夜校,丰富了贫困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新建改建275个村级文化站,安装农村大喇叭2242个, 免费发放村村通4.9万套,户户通10万套,使贫困群众能听上广播看上电视,党的声音进到了千家万户。实施“十小工程”,引导贫困群众“睡觉上床、吃饭上桌、学习上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良好风气。通过“立志讲习所” “扶志学堂”讲脱贫故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学国语、学技能、学政策, 强化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五、营造氛围增强攻坚合力在各级党政机关设立脱贫攻坚倒计时牌,在乡村公路两旁、活动场所、人口集居地、村委会等地方设置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展板、宣传栏,户外电视不间断播放**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及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脱贫攻坚政策、应知应会,各部门各单位LED电子屏24小时滚动播放脱贫攻坚宣传标语, 让更多干部群众了解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想脱贫、谋脱贫、帮脱贫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全社会关注、关心、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热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家中开展支部共建、结对帮扶、政策宣讲、扶贫帮困,支援服务等帮扶慰问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签订帮扶共建协议,参与脱贫攻坚任务。组织州、县、乡三级义诊医疗队赴57个深度贫困村,开展公共场所义诊、疾病咨询、健康讲座、疑难病例会诊、药品发放等专题义诊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提高了健康意识。动员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干部及群众,开展购买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助力脱贫增收活动,通过网络平台, 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以汉、维、柯三种语言文字发布参与“扶贫日”活动倡议书,引导全社会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密集报道,提高“扶贫日”社会知晓率,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 把脉开良方 造血谋脱贫汪田驻村扶贫工作队 朱伍保(20XX年5月17日)从2017年4月至今,市林业局驻无为县汪田村扶贫工作队以“授渔”扶贫为出发点,积极帮助村党支部提升自我“脱贫”的能力水平,从“四点”着力, 逐步实现贫困村的“活血”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一、把脉“症结点”摸清“贫血”原因精准扶贫,需要精准把脉。摸不清贫困的症结,帮扶工作就是无的放矢, 耗费人力物力不说,党和政府对贫困村的关怀就会成为空话,如同一个人患了贫血病,要查清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把脉”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前提。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扶贫工作队就把自己融入扶贫村,摸透社情民意。打铁先得自身硬,扶贫工作队立即建立了工作规章,制定了廉洁自律、定期报告、学习教育、请销假等制度,并进行了工作程序、方法、态度的统一培训。第二步,摸清村情民意,为了解群众心声,工作队一方面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请进来”问,了解村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出去”听,了解村民所思所想。经过调研,全面掌握了村里和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步,梳理好扶贫思路, 通过调研摸底,总结梳理出四条制约帮扶村脱贫致富的瓶颈:村民文化素质低, 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缺乏投资资金,项目难设计;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病残;自然条件较差,找不到资源使用切入点。由此,工作队确定了改善村基本设施条件,建立长远发展规划,帮助启动发展项目,建强村委班子带动全村良性循环发展的基本思路。二、找准“薄弱点”着力“输血”强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治疗一个虚弱的病人,先要固本培元,才能用猛药去病,否则,病人不胜药力,会适得其反。改变贫困村状况,先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让村有“村样”,村民不为安居、教育、环境等问题发愁。因而, “固本”是基础。村容村貌、水利设施、教育条件等基础项目建设是美丽乡村的根基,把根基筑牢,扶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第一,用好上级专项帮扶资金。利用好各项扶贫资金,进行了道路硬化、文体广场修建、危房改造、垃圾清理、村委修建等整理村容村貌的各项工作。 第二,争取政府项目扶持。与市水务局沟通协调,争取了20万元的水利项目,新建一座排涝站;与教育部门协调,争取60万元,对小学进行了修缮;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12万元,新建党员活动中心并配备完善设施设备。第三,协调争取社会爱心援助。针对没有能力改善家庭状况的“三无”人员,工作队积极与有关企业联系协调,进行捐赠和节日慰问,先后联系得力西公司捐赠2.8万元。三、确定“发力点”提升“造血”功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基础建设是现成的“鱼”,帮助村里进行项目建设则是授“渔”,如同贫血病人通过治疗激发了自身“造血” 的功能。扶贫工作只有把着力点放在提升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上,才能彻底扭转贫困落后的状况,帮助他们走上脱贫奔小康的大路。故此,“授渔”是关键。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带动村民致富。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村集体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即特色种养业产业示范基地,有效带动贫困户10户28人。发展九岗畜禽养殖合作社,有效带动21户贫困户增加收入。针对魔芋生长的特点,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组织村致富带头人成立了“汪田魔芋种植合作社”, 吸收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二是立足政策导向帮助村民脱贫。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农户既能得到流转租金,又为大户务工增加收入。积极与有关银行申请, 为60户贫困户进行小额信贷,投入魔芋种植合作社进行抱团发展,户均收入1800 元。三是积极引导贫困户进行自种自养,开展技术培训,拓展销售渠道,有效增加收入。四、扭住“核心点”催化“活血”效应村党支部作为村民的“主心骨”和“领路者”,对全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村两委凝聚力强、促进发展的意识强,则贫困村脱贫发展得就快;反之,全村的脱贫奔小康,就是昙花一现。如同病人痊愈后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身体才会五脏协调,血脉畅通,身体强健起来。由此来说,“活血” 是核心。在帮扶的过程中,工作队把推动村党支部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环节,打好基础,建好规划,将支部建设“扶上马,送一程”,以此来打造贫困村从“贫血”到“活血”的发展之路。一是抓好主题教育提升凝聚力。结合开展“讲、 严、立”学习教育,学习**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制定“村党支部月学习计划”“村委会定期议事规则”和“村党员干部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倡议”,调动大家以集体智慧和力量引导全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二是帮助村委班子提升工作能力。组织村书记、主任外出参观见学,让大家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两委”班子会议,研究制定村脱贫攻坚规划,明确帮扶人员工作任务, 确保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不脱钩。三是调动党员积极性提升支部活力。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工作队下大力调动党员学习积极性,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推动党支部建设。凡是村大项工作,必须召开党员大会,党员要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建议,主动参与村建。在工作中,工作队通过以会代训、民主交心等方法,激发支委、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帮助村支委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和党员日常管理制度,把学习教育融入组织生活,真正让农村党员养成自觉参加组织生活的习惯。 筑牢党建“三个基础” 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孝感市委文明办驻云梦县井岗村扶贫工作队 程万波(20XX年5月18日)当前,广大农村正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要实现“决战决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党建引领扶贫的作用十分突出,抓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直接关系到扶贫质量的高低。一、筑牢党建引领脱贫的思想基础一是要增强“支部”的思想基础。村支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指挥、 执行中枢。支部成员认识到位,工作才能顺利推进。首先要加强学习,吃透精神。及时学习传达上级有关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其次要开拓眼界,开阔思维。切忌“关门搞脱贫”,要带着问题和任务,开展“走出去”和“引进来”,把可行、可用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带回来。要搞好业务培训,熟悉政策。只有政策了然于心,工作开展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二是巩固“老党员”的思想基础。首先要尊重老党员。主动向他们宣传好党的脱贫政策。身体允许的还要让他们来村部参加“支部主题党日”的各项活动,尊重他们党员权利。其次要特别关注农村困难老党员的思想动态。做到思想上亲近,生活上关心,帮其解决好实际困难。提高老党员的思想认识,让其继续发挥模范先锋作用。三是调动广大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思想积极性。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 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团结调动广大贫困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二、筑牢党建引领脱贫的组织基础“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一是要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支书是一个村的“领头羊”,要有抓党建的政治使命,还要有抓脱贫的服务本领,能团结一班人共谋发展,为民办实事。可以从现有县、镇(乡)机关优秀干部中选派一批,或村里特色产业“能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中培育一批的方法,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二是要建一个“好班子”。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村部。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成员,切实解决村“两委”班子中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退 化、服务能力弱化的问题。努力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关心基层干部,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让他们政治上有荣誉、工作上有动力,才能全面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三是要落实一套“好机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人员有限,资源条件有限等因素时,要把“一根针穿好”,特别需要一套好的工作机制来抓落实。刚颁布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村里的“工作机制”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了要按照“三会”(党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的机制来运行,这应该成为村里推动工作落实的根本遵循。三、筑牢党建引领脱贫的工作基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村支部更多地是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发展,才能赢得民心。一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在很多村占比很高,因病的要帮其落实健康扶贫。因残的要落实残疾补贴。孩子上不了学的, 要落实教育扶贫。想要发展生产苦于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的,要帮其实施金融扶贫、就业培训、智力扶贫。二是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在壮大村集体收入,带领贫困户和全体村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上使劲,以“面貌不改我不安,群众不富我无颜” 的责任感,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因村而为,制定发展规划,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千方百计提高贫困户和全体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真正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让困难群众和全体村民持续增收,使其有更多的获得感。三是要把政策落实好宣传好。对符合条件的,村支部成员要带头走访,带头落实,做到不缺一人,不漏一户。要对全体村民宣传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 重点宣传脱贫标准、脱贫条件等政策,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要吊高胃口,让乡亲们原原本本了解党的政策,争取群众广泛支持。 着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办公室 蒲永彪(20XX年5月20日)20XX年是我省脱贫攻坚战关键之年。按照既定路线图,今年我省要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艰巨任务,为2020年巩固提升完成“全面清零”筑牢坚实的基础。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越是攻坚战,越要注重扶贫的质量和实效,特别是要在着力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作用,落实“产业扶持脱贫一批”这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科学分析我省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致贫症结主要在于产业基础薄弱,能够助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没有真正立起来。“产业扶持脱贫一批”,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 进而实现增收脱贫,国家有政策、有资金、有项目。但是许多贫困村,年轻力壮、头脑灵活的人都外出了流失了,谁来承接领办扶贫产业项目成了大问题。虽然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搞一些小型的产业项目,但是绝大多数贫困户普遍面临着缺技术、缺管理、缺经营头脑、缺市场渠道等许多做强做大产业的现实困难,靠贫困户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是很难把一方产业做起来的。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现代高原农牧业,需要有人领着他们干,带着他们干。这个领头人、带动者就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农村牧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新时代新型农牧民,是现代农牧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加快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也是脱贫攻坚实现外力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有效平台。我省农牧区发展的典型案例和规律性研究一再表明,一个村往往是因为有了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才发展壮大起来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作用, 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携手奔小康”的新途径,也是农牧区实现发展、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抓手。“农村致富带头人”根植于农牧区创业兴业,领衔发展农牧区特色经济,带动当地贫困农牧民激发内生动力,发展生产、解决就业、增加收入、提高能力、加快脱贫,进而迈入小康、走向富裕。有了这个“农村致富带头人”,才能最终解决扶贫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产业扶持脱贫一批”的目的。着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要 高度重视起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就如何选好、培育好、使用好“农村致富带头人”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做到有部署、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考核。比如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由组织部门牵头,结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套实施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工程,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不断培养成为党员、村干部、乡镇干部,培养成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着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要实打实投入资金。这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能人”虽然在产业发展方面先走了一步,也有一些基础,但是和“带头”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就在于缺资金。“能人”扩大生产需要资金,提升产业水平和自身素质也需要资金。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作为, 积极协调落实“农村致富带头人”所急需的创业扶持资金,与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保障、共青团、妇联、农业、教育、就业等部门联动起来,共同开展面向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创业扶持活动,积极主动与金融部门对接,协调落实扶贫创业信贷支持政策。着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还要积极跟踪问效。政策到位了,资金到位了, 效果怎么样?这就要切实强化跟踪问效工作。要建立责任制,对花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上的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都要一追到底、一问到底,把工作落到实处、落在小处、落在细处。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未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推进,务必保证“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质量。 巴州区“六个到村到户”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巴州区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永红(20XX年5月24日)巴州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属国家级贫困地区。2014年以来, 全区23536户77941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实现整区脱贫摘帽。为深入贯彻落实**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的指示精神,巴州区在脱贫后坚持“脱贫不松劲、摘帽不卸甲”,全面推行“六个到村到户”,持续强化攻坚举措,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已脱贫对象稳定脱贫不返贫。一、党建引领“到村到户”,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把党建挺在脱贫攻坚前沿,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实施党建引领奔小康“一十百”行动,强力推动党建与精准扶贫互动互融、互促互进。一是探索建立“跨县党支部”。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发展联动”的思路,在大和乡界牌村与通江县杨柏镇沙泥坪村探索建立沙迴坪联合党支部,采取“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方式,力促两地共建共享,携手脱贫,共同小康。二是着力打造十条“党建示范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辐射带动作用, 以化成镇长滩河村、梁永镇宏福村、曾口镇书台村、大和乡界牌村等党建扶贫示范点为基础,按照区域化党建的思路,整合区域内的有效资源,串点成线, 连线成面,力争到2020年在全区打造十条“党建扶贫示范带”,覆盖全区85%以上基层党组织。三是重点培树百名“党员脱贫星”。启动“党员脱贫之星”培树计划,对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标准,按照“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 四条标准,对全区党员贫困户全面摸底,掌握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来源、收支等情况,逐户进行分析,筛选确定100名培育对象,引领群众脱贫奔康。二、风险监测“到村到户”,扎实筑牢返贫防线坚持脱贫与防范返贫两手抓,创新推行“三个一”风险监测模式,扎实筑牢返贫防线。一是织牢一张“风险监测网”。按照“全面摸底、动态监测”原则,以“一 低五有”“一超六有”为红线,建立以乡镇为主体、村组为单元、区级行业部 门配合的三级风险监测网,将已退出的103个贫困村、已脱贫的76206人纳入监测范围,由各战区指挥长组织乡镇、村组和驻村工作队等力量,通过常态走访、定期回访、风险调查等方式,及时准确掌握情况。二是用好一个“监测数据库”。建立返贫风险监测数据库,根据贫困户现有产业、就业、家庭收支和贫困村道路、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情况,分“一级极易返贫、二级容易返贫、三级不易返贫”三个等级,建立动态管理预警台账,实行“一户(村)一档”,并根据每月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等级。三是用活一张“风险交办单”。区脱贫办建立“风险清单”,逐一明确风险化解时限和责任,“点球”式发给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予以整改,区脱贫攻坚督查组照单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下发督办通知,同步抄送战区指挥长,确保各类风险及时防范化解到位。三、层层帮扶“到村到户”,强化推行“三包”机制严格落实“脱贫不脱帮扶”要求,出台《进一步务实开展挂包驻帮工作的通知》,实行“三包三不”帮扶机制,真正实现扶上马、送一程、奔小康。一是战区“包干”不卸责。继续推行战区“包干”负责制,及时调整因工作调动的战区指挥长,确保28名战区指挥长履职到位,统筹负责脱贫攻坚工作, 对战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信访维稳等包干负责,每月到战区开展工作不少于2次,定期主持召开战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二是乡镇“包保”不松劲。持续强化乡镇主责,乡镇党政“一把手”与区委、区政府签订脱贫奔康承诺书,乡镇领导干部与所包行政村签订脱贫奔康包保责任书,全面负责该村脱贫攻坚和社会发展,确保全域均衡推进,同步达标奔康。三是干部“包扶”不断档。坚持“5431”帮扶机制不动摇,及时调整补充69名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强化帮扶职责,保证帮扶时间,出台《巴州区2018 年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与重点工作绩效挂钩考核办法》,采取量化打分方式,全面考核帮扶责任人履职情况,倒逼帮扶人员履职尽责,做到贫困户不小康、帮扶不断档。四、产业增收“到村到户”,助力拓宽致富门道按照“区有示范园区、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思路,围绕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三万工程”,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农户增收基础。 一是实施万亩巴药工程。采取“一产一策、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办法, 新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家,支持海升集团、毅力集团、秦岭药业等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广“药药、林药、果药、粮药”等套种模式,新增巴药2.16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600元以上。二是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引导有条件的1.8万户贫困户实施“万元田”“万元圈”“万元水”“万元林”“万元店”等“万元增收工程”,因户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店等2至3个到户项目,壮大庭院经济,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三是实施万人培训工程。调整优化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和驻村农技员, 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依托农民夜校、专合社、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邀请高级农艺师、“土专家”“田秀才”开展果树嫁接、苗木管护、病虫防治、畜禽养殖等集中培训80次,同时组织农业种植大户到外地学习取经, 提升技术水平,目前已培训贫困人口1.5万人次以上。五、基层治理“到村到户”,“自主”推动“四好”创建把加强基层治理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坚持“三自主”,推动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一是村规民约“自主制定”。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讨论和制定涉及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设施管护、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村规民约,适时修订完善,明确“什么不可为”,规定“违反后怎么办”,解决法律管不了、陋习无据管的问题,形成依法立约、以约治村的良好格局。二是行权履责"自主监督"。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及落实、村务财务公开、集体经济管理、村社干部履职等情况,按照收集意见、提出建议、督促落实、通报反馈的程序全程监督,确保"微权力"运行规范、干部责任履行到位。三是社区物业"自主管理"。针对全区新建聚居点多,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民主选举业主委员会,主要负责物业管理、新居配套建设等工作,做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做、环境有人治、难事有人帮、资产有人护、安全有人保。2018年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7个、市级37个、区级90个。六、教育引导“到村到户”,深化感恩创先争优坚持将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同步抓、两手硬",以"一堂一站一评"为载体, 教育引导群众自力更生战贫困,感恩奋进奔小康。一是用活"一堂"。依托全区373所晏阳初道德讲堂,抓住"口语化、生活化、 群众化"的关键点,以区级宣讲团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感恩奋进、脱贫光荣等五大主题教育为主线,以贫困群众讲脱贫致富的发展故事为重点,以帮扶干部讲真情帮扶的感人故事为补充,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相互鼓励、相互打气。二是建好"一站"。分区、乡、村三级设立"群众信访站",第一时间收集民情民意、民忧民怨,及时发现影响稳定的苗头因素,整合安全、信访、综治等资源,积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全力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做好政策问题的宣传解释,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突出"一评"。每月评选一批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家人和睦的幸福家庭,每年评选一批不等不靠、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脱贫光荣户, 利用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在广大群众中树标杆、立榜样。 脱贫攻坚在路上 责任担当扛肩头蓝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老婆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易积强(20XX年5月24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关键一年。这一年, 蓝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扶贫工作队进驻蓝山县祠堂圩镇老婆源村,在精准扶贫上迈出了第一步。老婆源村全村1127人,贫困人口37户128人,系省级贫困村,2018年整体出列。回顾近两年来的扶贫工作,感触颇多,既有艰辛的泪水,更有收获的喜悦。强化责任意识、突出党建引领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本前提。如何搞好扶贫工作?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强党建引领。一个村的整体发展或者脱贫致富,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才能让党的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此,我们根据市、县有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召开村支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扶贫工作业务培训会,坚持“四议两公开”,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扶贫业务知识学习更新,要求每个党员对扶贫政策都要知晓并加以宣传。只有精准掌握党的扶贫政策,才能做到精准宣传、精准落实,不出偏差。完善帮扶机制、提高帮扶质量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初到老婆源村时,该村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蓝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苏建华带领工作队员经过调研,提出了修建公路、农村安全饮水等十项民生措施,助力全村发展、贫困户脱贫。如今,全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通自来水,修建高压线1条、公路2条以及扩建公路1条,兴修光伏电站1座, 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成立“黄土合作社”,兴办黄牛养殖场。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及配置相关配套设施,与县龙头企业合作出租荒山荒岭,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总共投入300余万。实惠有效的扶贫政策给村民带来生活生产上的巨大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低保贫困户詹孝清两口子,家住老婆源村桐梓坪自然村,两老都已年过七旬,生育一儿一女,儿子常年在外不回家,女儿远嫁他乡。老人无劳动能力,靠药物维持。2017年我们为老人解决了低保。为了改善村基 础设施,2018年我们为老婆源村的桐梓坪自然村修路、通电、通水,解决了桐梓坪自然村出行难问题。20XX年扶贫工作队与制衣厂老板磋商,准备在老婆源办一个扶贫车间,鼓励群众学习技术,精通技能,引导他们踏踏实实务工创收, 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共同致富。深入联系群众、突出扶贫扶志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必然途径。扶贫工作队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每月驻村20天以上,以村为家、以户为家,不仅走访贫困户, 对非贫困户的生活生产困难也关心帮扶,赢得良好口碑。针对个别贫困户依赖思想较重的情况,我们耐心地给他们宣讲扶贫政策,鼓励他们要依靠自己努力奋斗,生活才能彻底变好。现在,老婆源村打牌、打溜的人员少了,务农务工的人员多了。扶贫工作任务艰巨,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认为,只有把党的政策落实落细,把助力贫困户脱贫体现在行动上,把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担当扛在肩头,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做,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河南省扶贫办副主任 卢东林(20XX年5月25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和战略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全面巩固和拓展提升。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必须科学谋划、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要强化三个理念。一是长短结合。脱贫攻坚不能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 乡村振兴也不能舍近求远、劳而无功。二是精准施策。针对乡村发展基础和阶段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避免“一刀切”“大呼隆”的老路。三是群众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防止“干部干、群众看”。要做好四个衔接。一是规划衔接。要把已经脱贫摘帽县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把脱贫村作为建设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方面优先扶持。二是政策衔接。贫困县村、贫困群众脱贫退出后,脱贫攻坚主要政策在攻坚期内继续执行。攻坚期结束后,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再留出一定的缓冲期,防止出现“悬崖效应”。三是投入衔接。继续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主体作用、金融资金的引导协同作用、社会资金的参与补充作用,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确保与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相匹配。四是机制衔接。把脱贫攻坚在组织领导、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督查考核等方面形成的好制度、好办法,拓展延伸到乡村振兴实践中,促进真抓实干。要增强两个动力。一是释放改革动力。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改革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不仅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取得新成效,还要在人才支持、金融服务、科技支撑等重要环节求得新突破,以改革破瓶颈、解难题。二是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运用好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敢于担当、知难而进、无私奉献和“下足绣花功夫”“钉钉子”等精神成果,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三农” 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内生发展式扶贫的碧桂园探索中山大学碧桂园党建扶贫与社会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20XX年5月28日)扶贫是当前的中心工作之一,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广泛参与。近年来, 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扶贫工作与地方社会情境脱离,难以有效进入农村贫困社区;扶贫中多元力量参与度低;乡村治理能力不足,扶贫成果的长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扶贫工作与乡村社会发展结合度不高,大量的扶贫资源悬浮于贫困乡村社会之上。因此,让扶贫真正进入乡村,需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开展扶贫。一、以社会治理的方式开展扶贫的重要意义对贫困户的帮扶不能脱离农村地方社会的发展,要将贫困户嵌于地方社会之中。外部资源的输入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暂时性地帮助他们脱贫解困,真正解决贫困问题,还必须依靠地方社会发展与治理能力的提升。而社会治理的核心正在于重视社会建设,激发社会活力,引导多元力量互动并参与公共治理。在我国,社会治理是指在执政党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吸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等多方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治理的活动。因而,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开展扶贫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调动各方尤其是当地社会自身的力量参与扶贫,从而解决传统“悬浮型扶贫”的困境,将“外生资源输入式扶贫”变成“内生发展式扶贫”。以社会治理的理念开展扶贫工作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将贫困户看成“社会人”,通过重建乡村关系网络,发展社会资本来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重视村庄共同体的建设,以扶贫为引导,带动村庄成员参与建设,提升村庄凝聚力;三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外界的干预只能解一时之困,构建农村社会的风险应对和帮扶机制的核心在于村庄共同体的发展。通过党建扶贫带动社会治理,能够增进共同体协作,形成长效的扶贫机制。二、碧桂园乡村扶贫机制与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扶贫工作能否与社会治理进行有效结合,决定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 续性。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碧桂园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在二十余年的扶贫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扶贫模式。碧桂园的乡村扶贫是以社会和人的发展为核心,注重社会治理的理念方向与实践原则,保障扶贫工作的整体有效性和长期持续性,为企业扶贫, 乃至地区整体的扶贫工作都探索出了有益的机制。乡村社会治理基础建设:村集体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培育村集体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较弱,“单打独斗”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农村的集体组织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碧桂园在扶贫中,围绕基层党建、干部培训、集体产业发展、合作管理、集体资金入股、农民合作社培育等多样化渠道进行了探索,对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支持,为乡村社会治理培育力量。截至20XX年5月,碧桂园在9省14县成立一线党支部14个;开展贫困村干部短期体验式交流活动14期;建立产业扶贫项目67个,发动旗下“碧乡”“凤凰优选”等子公司参与扶贫项目。碧桂园大力支持各扶贫项目成立农民合作社,并形成“碧桂园+村/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作社,贫困村集体的领导能力得以提升, 贫困村有了社会治理的主心骨,真正实现了“带不走的扶贫队”建设目标。同时,增强了村集体组织能力,使扶贫工作由外生型向内在发展型、救助型向长效型转变。此外,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各方力量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贫困户自身的生产劳动和经营管理能三、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力获得了提升,当地基层自治能力也得到了增强。由此,乡村社会治理具有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扶贫工作具备了组织保障。乡村社会治理主体成长:扶贫对乡村精英培育的支持乡村精英(乡贤)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农村扶贫单靠贫困户自身难以形成有效的发展方式,因而必须带动农村社区整体性的社会生态发展,尤其是发挥乡村精英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碧桂园在扶贫工作中,十分注重对乡村精英的发掘和培养,大力打造扶贫的关键人才队伍,通过与老村长开展治理合作、与致富带头人开展产业合作,激发乡村社会自我提升能力。目前,已经发掘了140名老村长,联系了200多位致富带头人,扶持了1200名青年返乡创业者。 培育农村社区精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扶贫模式。如果所有事项都由外部资源输入,必然会大大提高扶贫的成本,使扶贫变成单方面的资源输入。但创新社会治理,培育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老村长等社区精英,能使资源输入与当地社会有机结合,形成良性的输血—造血模式,激发基层社会响应扶贫政策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基层社会的活力。因此,与乡村精英合作开展扶贫,不仅有助于提升具体工作成效,更为重要的是,支持和培育了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 并通过主体的成长,从整体上提升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之道。乡村社会治理重心保障:贫困户发展能力的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重心之一在于提升农民发展能力,而扶贫则是对这一治理重心的保障,对贫困户发展能力的提升。提升贫困户的发展能力,不是直接把资源送到贫困户手上,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贫困户获得参与生产经营的机会,并在参与中提升其参与社会与经济活动能力。碧桂园在扶贫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号召,坚持将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人与社会的发展放在扶贫的根本方针中。在对贫困户的帮扶中,通过参与引导、技能培训、就业帮助、产业合作等多项工作,从根本上提升贫困户的发展能力。截至20XX年5月,碧桂园共组织了51772名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推荐帮助24044人就业,此外,2018 年已完成1400户深度贫困户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碧桂园通过让贫困户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了社会资本;参与技能培训,提升了就业能力;参与产业合作,提升了经济能力,从而让贫困户有能力、有自信参与到经济社会活动中。同时,这也让贫困群体有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与机遇,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村社会的治理水平,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建设:扶贫中多元共建体系的形成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但参与扶贫的各主体互动较少,协作性低,导致扶贫资源既存在重叠和浪费,也存在漏洞多、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碧桂园在扶贫工作中,非常注重多方共建协作和扶贫资源的多渠道合作,着力促进扶贫多元共建体系的形成,将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联动起来。碧桂园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扶贫专项资金、贫困户免费贷款政策,探索出“企业+村/合作社+贫困户+ 基地”的运营模式,形成一套共治共建的体系,以在综合治理中更好地应对扶 贫问题。将外部的资源与基层社会的实际有机调和,既调动了资源,盘活了闲置的涉农资金,优化了辖区内的资源配置,提升了资源使用的效率,也激活了参与主体,进一步提升了政府、村集体、农业合作组织、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增强了当地政府和村组织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通过促进多元力量协作,帮助贫困村构建乡村社会的治理机制。三、碧桂园扶贫与社会治理的成效社会治理与农村扶贫密切相关,只有着眼于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与能力的提升,扶贫才能真正进入到乡村社会,营造贫困村庄的整体良好发展氛围,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与长效发展潜力。碧桂园在扶贫中坚持将具体的扶贫工作与农村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思路,探索出了实践性强、可复制的扶贫模式。总体来看,碧桂园扶贫工作模式与社会治理的结合着重于四大方面:一是通过对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的支持,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建设;二是通过对老村长、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三是通过社会参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与、技能培训、产业合作等方式开展扶贫, 推动贫困户发展能力提升;四是通过资源合作与多方参与,助推贫困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碧桂园以党建为核心,通过上述四方面的切实工作,着重支持贫困村庄的组织建设、乡贤(乡村精英)培育、贫困户发展能力提升,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基础、治理主体、治理重点各方面的发展,并积极连接政府、市场、社区各类资源,建设多元互动的治理机制,最终形成了“内生发展式扶贫”的模式。“内生发展式扶贫”模式发挥了乡村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解决传统“悬浮型扶贫”的困境,将“外生资源输入式扶贫”变成“内生发展式扶贫”。与扶贫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重在物质帮扶的“外生资源输入式扶贫” 不同,“内生发展式扶贫”不仅有输入性的物质资源投入,更重要的是以推进贫困地区社会发展为目标,从提升当地社会治理能力入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社会经济参与能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有助于实现扶贫的整体性与长效性。碧桂园采用的“内生发展式扶贫”模式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方面,在受到“内生发展式扶贫”方式帮扶的农村,产业在发展,经济收入在提升,同时社会活力也在明显增进;另一方面,这一扶贫模 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当前其他地区农村扶贫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具有启发借鉴意义的经验。 心中有民 我自奋发有为永州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段贵建(20XX年5月28日)心中有民,方知精准须实践;脚底沾泥,终觉扶贫要躬行。只有把贫困村当成自己的家,把贫困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才能真正把扶贫工作做好。——摘自我的扶贫日记2016年8月,我担任永州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到今年是第3个年头。这三年来,我走访了316个贫困村,去了3236户贫困户的家中,走了17.6万公里, 现场办公230次,设身处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60个。做好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厘清千头万绪,历经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这三年来,我牢记“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贫困群众端在心中,把自己置于脚下”的誓言,用心用情、雷厉风行地充当了永州脱贫攻坚事业的“先锋官”。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我出生于微末之中,从一名农家子弟、基层干部一路走来,是党和人民信任我,将市扶贫办主任这个重要的岗位委任于我。因此,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是需要一点情怀的,古有士大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员,作为永州市扶贫开发办党组书记、主任,就是要为永州这片土地上774个贫困村、67.4万贫困人口的高质量脱贫,贡献我的心智和汗水。奋发有为需真抓实干。履职以来,我迅速带领扶贫办的干部进村入户搞调研,倾听贫困群众心声,在摸清实情后,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完善“顶层设计”,率先在全省出台“1+X+部门”的精准扶贫政策文件体系,明确了全市脱贫攻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永州有774个贫困村、67.4万贫困人口,要让这一群人在三年内高质量完成脱贫,我认为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下功夫、破难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经过三年稳扎稳打,如今永州全市累计减贫612362人,贫困村脱贫出列742个,贫困发生率从 13.5%下降至1.3%,江华、宁远、双牌、江永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二、治国有常民为本,枝枝叶叶总关情古之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每当看到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贫困群众吃不饱、穿不暖,我如同身受。让永州的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成为我人生最大的梦想和追求。我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关键是要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为此,我抛却安逸、顶住压力、率先示范。经常与扶贫办的同志们一起战斗,加班加点、熬更过夜,市扶贫办也因此有了“不夜办” “盒饭办”的别称。这三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脱贫攻坚绝不能搞“花架子”,必须下“吹糠见米”的真功夫。为在全市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我克服困难、顶住压力,积极推进了“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工作,通过平台募集资金6.81亿元,结对124个贫困村,带动2.32万贫困人口增收。三、不要人夸好颜色,自留清气满乾坤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深重的家国情怀和极致的付出。2017年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三件大事。其一,我的父亲重病住院,我未曾抽时间去照顾;其二,妹夫身患尿毒症晚期,我也没时间去探望;其三,我患肾恶性肿瘤,术后第七天就投入工作中,组织筹备全市脱贫摘帽预检预演,步行了10余里去双牌麻江乡南漯村调研通村公路建设。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因为肩负着带领贫困人口脱贫的责任, 因为饱含着对群众贫苦生活的同情,我不敢有一日懈怠。在工作中,我愿唱“黑脸”、敢当“包公”,对作风不实、整改不力、工作后进的人和事,坚持原则、不循私心,大胆约谈问责。这是我要对黎民百姓做出的交代。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正如**书记在20XX年新年致辞中所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着,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我将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坚守廉洁底线 决战脱贫攻坚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朱宗娟(20XX年6月14日)按照市委要求,市扶贫办认真开展了“四有”大讨论活动,以张聪智违纪违法案件为镜鉴,强化以案促改和“双十查”,进一步加强警示教育,敲响廉政警钟,扎紧制度笼子,以高质量党建统领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教育引导扶贫系统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筑牢思想防线、坚守廉洁底线,推进廉洁扶贫、阳光扶贫,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气势和信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要坚持心中有党,提高政治站位。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对党忠诚、知行合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书记亲力亲为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市扶贫系统要站在践行“四个意识”的高度,提高脱贫攻坚政治站位,继续采取有力举措深化工作, 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如期完成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承诺。二要坚持心中有民,增强行动自觉。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全市扶贫系统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厚的感情,强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困难,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三要坚持心中有责,勇于担当作为。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起应负的职责。**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全市扶贫系统干部职工要扛牢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担责担难担险,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围绕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和监督制约机制;围绕落实精准要求,尽锐出战、克难攻坚,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四要坚持心中有戒,强化廉洁扶贫。全市扶贫系统要以张聪智违纪违法案件为镜鉴,以查促改、以查促管、以查促建,推进廉洁扶贫。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以案为鉴、以案促教,紧绷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之弦,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果,在心中时时亮起党纪的红灯。针对脱贫攻坚重点 工作、重点环节,立足源头、建章立制,规范程序、精准管理,织密“不能腐” 的制度笼子。拓展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教育为先,常敲警钟,使党员干部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动机,夯实“不想腐”的思想基础。 如何防范脱贫攻坚中的“悬崖效应”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 靳贞来(20XX年6月18日)**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不能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那样贫困农民就可能会陷入‘福利陷阱’,对非贫困人口就会造成‘悬崖效应’”。“悬崖效应”是指事物在变化的临界点(线)阶段或范围所发生的变化特征和结果。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由此可见,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边缘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打好政策补丁,防范待遇上的“悬崖效应”,已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在许多地方,贫困户与边缘贫困户之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还不同程度存在享受政策不均衡的问题,且随着贫困村脱贫人数的增多,一些地区非贫困村中的贫困人数已逐渐超过贫困村中的贫困人数, 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从农户层面看,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家庭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产业扶贫项目补助等方面获得较多实惠,而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未能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形成较大反差。从村级层面看,贫困村获得较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投入, 而一些非贫困村,虽建档立卡时发展水平与贫困村相近,但因享受扶贫政策不同,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集体经济等方面已逐渐被贫困村抛在后面, 形成新的“相对贫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还在于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具体来说,一是贫困瞄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建档立卡时存在“数量指标控制”现象,不少与贫困村、贫困户境况不相上下的村、户未能得到建档立卡。二是帮扶政策导向不够平衡。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资金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与脱贫成效相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滋长一些地方只注重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是否脱贫,不注重要素供给是否加码或超标的倾向。三是帮扶手段模式不够完善。一些地方直接给钱给物,把扶贫被简单化为项目实施。四是帮扶管理机制不够协调。无论是包保责任单位、驻村工作队,还是帮扶联系人,其责任落实到包保的贫困村或贫困户,盯准包保对象脱贫,不会顾忌包保对象是否获得超量帮扶。部门扶 贫中,“多龙治水”格局依然存在,容易形成扶贫投入叠加。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要确保如期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把握好扶贫要素资源供给的“时、度、效”, 做到“既不要落下,也不要落差”。第一,关注边缘贫困,加强扶贫政策创新。要高度重视边缘贫困问题,在现有建档立卡基础上,及时摸清非贫困村和边缘贫困户的贫困现状,研究制定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帮扶政策。要持续建立完善常态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将符合识别标准的边缘贫困户和返贫户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范围。要加强扶贫政策创新,充分利用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 加大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第二,坚持目标标准,严防资源过度供给。坚持现行标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擅自拔高标准。要完善扶贫与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完善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涉及扶贫到户的转移性收入,应参照低保补差模式或分档救济。要在“三保障”方面改变模式, 避免直接给钱给物。比如,可尝试改变将现有的易地搬迁新建房屋几乎无偿赠予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将房屋作为村集体所有、对住房不安全农户实行补偿式租住等形式,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健康扶贫上,严格落实“351、180”政策, 清理地方“加码”政策。要将各类专项救助(如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与贫困户、低保户身份脱钩,按需施救,一事一议,实现对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各类贫困人群的基本保障。第三,完善扶贫手段,重视风险干预前置。要在资源分配方式上,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提高贫困户在扶贫项目和村居治理中的参与度。要在开发式扶贫和最低生活保障两大制度衔接过程中,将没有能力通过扶贫开发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体纳入兜底保障。要提高各项社会政策衔接效率, 改变以贫困户身份作为救助和保障门槛的“滞后型”资源分配方式,实现各类“前置型”社会政策与贫困户身份逐步脱钩,实行社会政策从“滞后型”到“前置型”转型。第四,打好政策补丁,实现帮扶双轨并行。要注重平衡贫困村与非贫困村、 贫困户与边缘贫困户的政策供给,解决对边缘贫困的投入不足、帮扶不到位问题。要把握好帮扶尺度,在对各类贫困村“下药”治贫时,也要兼顾非贫困村的查漏补缺,让他们共享“阳光雨露”。同时要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与边 缘贫困户帮扶的“双轨并行”,通过对边缘贫困户的点滴帮助,让他们感受温暖,重拾生活信心。要加强部门之间政策衔接和资源整合,增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合力,放大政策集聚效应。要健全驻村帮扶机制,统筹调配帮扶力量,加强对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办图网提供扶贫办主任及“笔杆子”20XX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模板供会员免费下载,作品格式为DOC。更多精彩领导讲话素材,尽在办图网。
标签:扶贫办主任及“笔杆子”20XX年上半年讲话文章汇编,文章汇编,公文范例,领导述职报告,机关公文写作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 编号 11531421
  • 大小 123.645KB
  • 页数 共85页
  • 软件 Word 查看教程

+收藏办图网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办图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
相关推荐
2023年上半年党建总结
2023河南上半年党建总结报告
2023上半年党建总结怎么写高中
2023治安大队上半年党建总结
2023年上半农村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2023年上半年党风廉洁建设工作总结
2023河南上半年党建总结大会
2023上半年党建总结
2023总结分析上半年党建工作
2023党建总结上半年工作
2023消防上半年党建总结
2023粮库党建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公安党建上半年总结
2023环保局上半年党建总结
2023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2023主题教育学习上半年
2023公安党建上半年总结工作
2023年党建上半年总结
局上半年党建总结2023
2023党建上半年总结及计划工作
2023党建上半年工作总结模式
2023公安党建上半年总结报告
2023大学党史党建上半年总结
2023公安党建上半年总结会
2023河南上半年党建总结会
2023党建上半年总结及计划表
2023上半年党建总结会信息
2023上半年党建总结怎么写简短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电话:4001588717
 
办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办图网提示

知道了

工作日:09:00-18:00

400-1588-717

工作日:09:00-18:00

Ctrl+D
收藏办图网

内容建议

联系方式(选填)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办图网-专注高效办公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